[实用新型]用于厌氧池的酸碱度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9170.4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8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夏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夏利达漂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水管道 导流管 厌氧池 注液管 酸碱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连通 废水 长度方向设置 工业废水处理 导流孔 入水管 有效地 管壁 碱液 酸液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厌氧池的酸碱度调节装置,其包括与厌氧池连通的入水管道,所述入水管道上设有注液管,还包括设置在入水管道内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沿入水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导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且导流管与注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将酸液(或碱液)分散导入废水中,可以防止注液管处废水的pH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对该处入水管道进行有效地保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厌氧池的酸碱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环保力度亦在不断加强,国家对重污染行业如印染、电镀、制浆造纸等行业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再加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工业废水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相应地,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厌氧池主要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水解、酸化和甲烷化,以便于后续的好氧处理,是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废水导入厌氧池之前,需要对废水的酸碱度进行调节,使厌氧池内的废水保持在合适的pH,以便厌氧微生物更好地发挥其降解作用。
调节废水pH较为常见的方式是在厌氧池的入水管道上设置一根注液管,酸液(或碱液)通过注液管注入废水中。入水管道内还装有pH计,pH计位于注液管与厌氧池之间,与显示仪表电性连接。通过显示仪表获取调节后的废水pH,并依此控制注液管内的流量,使废水的pH维持在合适的值。
由注液管注入的酸液(或碱液)体积远小于待调节的废水体积,其内的H+(或OH-)浓度较大。酸液(或碱液)刚被注入至废水中时,来不及充分稀释,使得注液管处废水始终具有较强的酸性(或碱性),该处的入水管道内壁易被腐蚀,使用寿命短,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厌氧池的酸碱度调节装置,其具有将酸液(或碱液)分散导入废水中,可以防止注液管处废水的pH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对该处入水管道进行有效地保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厌氧池的酸碱度调节装置,包括与厌氧池连通的入水管道,所述入水管道上设有注液管,还包括设置在入水管道内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沿入水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导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且导流管与注液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液管内的酸液(或碱液)注入导流管,然后由导流管上的各个导流孔流处,从而将酸液(或碱液)分散导入废水中,可以防止注液管处废水的pH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对该处入水管道进行有效地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水管道内设有两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入水管道的长度方向排列,支撑座一端与入水管道的内壁固接,另一端均设有两个弹性夹爪,弹性夹爪将导流管夹持固定,所述导流管上设有管道接口,注液管位于入水管道内的一端与管道接口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液管与管道接口插接配合,即与导流管可拆卸连接,导流管与被弹性夹爪夹持固定,即与入水管道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导流管便于拆装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液管与管道接口过盈配合,注液管朝向导流管一端设有第一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液管与管道接口过盈配合,可以有效防止酸液(或碱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在注液管末端设置第一倒角,便于引导注液管插入管道接口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上开设有两个环形槽口,弹性夹爪夹于槽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夹爪夹于槽口处时,管道接口恰好与注液管对齐,故而设置槽口可以对导流管进行定位,迅速将管道接口与注液管对齐;弹性夹爪夹于槽口处,与槽口侧壁相抵,可以防止导流管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夏利达漂染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夏利达漂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91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