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1458.5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5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吴锦坤;胡中艺;胡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叶剑 |
地址: | 5160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开关管 补偿模块 有机发光二极管 存储电容 第一开关 驱动电路 显示装置 控制端 初始化模块 发光模块 微弱电流 充电 正极 本实用新型 驱动 电流流动 寄生电容 正极连接 负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开关管、存储电容、第一开关管、初始化模块、补偿模块和驱动发光模块,驱动开关管与补偿模块连接,驱动发光模块与存储电容连接,存储电容与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补偿模块与存储电容连接,补偿模块与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初始化模块通过补偿模块与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通过第一开关管的设置,能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充电为负压,当驱动开关管产生微弱电流时,该微弱电流会先对寄生电容进行充电,从而避免驱动开关管的电流流动至有机发光二极管上,从而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呈黑色时的亮度,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对于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AMOLED(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对比度高、响应快、功耗小等优点。目前一般通过数据电压控制薄膜晶体管产生恒定电流来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但是,在AMOLED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AMOLED显示装置上的每个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均匀,当相同的数据电压作用于阈值电压不同的驱动晶体管上时,不同的驱动晶体管会产生不同的电流大小,导致不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不同,进而使得AM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匀。因此需要对驱动晶体管进行阈值电压的补偿,以排除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电流的影响,以保证 AMOLED显示装置各位置亮度均匀。专利CN100569034C提供了一种电路方案,不但补偿了阈值电压,而且解决电压源的走线压降。但是,该电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始终会有电流通过,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所显示的黑色的暗度不足,使得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一种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开关管、存储电容、第一开关管、初始化模块、补偿模块和驱动发光模块,所述驱动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驱动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驱动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补偿模块连接,所述驱动发光模块用于与初始化信号端连接,所述驱动发光模块与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补偿模块用于与数据电压端连接,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初始化模块用于与所述初始化信号端连接,所述初始化模块通过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一重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输入预设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通过上述的驱动电路,使所述第一开关管输入的预设电压小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压,通过第一开关管的设置,能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充电为负压,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正极的电压小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负极的电压,从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两端的寄生电容形成负压差,当驱动开关管产生微弱电流时,该微弱电流会先对寄生电容进行充电,从而避免驱动开关管的电流流动至有机发光二极管上,从而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呈黑色时的亮度,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显示黑色时显得更“黑”,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初始化信号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重置信号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二重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初始化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1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