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外分段砾石充填完井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1561.X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伊西锋;王世杰;高恒超;魏剑飞;卢雅兰;张化强;朱瑛辉;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04 | 分类号: | E21B43/04;E21B43/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管 本实用新型 完井管柱 防砂管 短节 防砂 分段砾石充填 充填管柱 充填滑套 下密封 管柱 钥匙 管外封隔器 充填短节 定位短节 工具位置 固定密封 合理设置 密封总成 上密封筒 双层管柱 单向阀 定位器 反循环 上密封 有效地 石油工业 两段 砂卡 套接 外筒 完井 洗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外分段砾石充填完井管柱,用于石油工业防砂完井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完井管柱包括防砂外管和充填管柱,防砂外管包括固定密封外筒和两段以上防砂管总成,每一段防砂管总成包括管外封隔器、上密封筒、充填滑套、下密封筒、定位短节和防砂管;充填管柱是双层管柱,循环外管包括开钥匙、上密封短节、充填短节、反循环短节、下密封短节、定位器、关钥匙和底部单向阀,循环外管外还套接密封总成。本实用新型合理设置了工具位置和结构,简化了管柱操作,实现了即时洗井,有效地防止了砂卡管柱,充填滑套结构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防砂完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管外分段砾石充填完井管柱。
背景技术
石油开发过程中,随着完井技术的进步,在疏松砂岩油藏开采领域,防砂技术由管内防砂向管外防砂完井发展,由全井段笼统防砂向分层段防砂发展,防砂技术难度越来越高。套管外分层段防砂要求工艺操作简单、可靠性高。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10534469.4,发明名称“一次多层砾石充填方法”,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 : CN201510134953.1,发明名称“热采井分层压裂防砂管柱及其防砂方法”均公开了分层防砂技术,这两种技术在防砂管柱安装与防砂过程中操作复杂,所使用的充填工具可靠性低,特别是所采用的充填滑套在防砂充填前是打开状态,当封隔器密封不良时,充填砂或地层砂会从充填滑套充填通道中进入防砂管柱,易砂卡充填内管柱,因此,这种技术只适用于套管内分层防砂,不适于管外分层段砾石充填防砂。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1610124686.4,发明名称“水平井一次多段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完井管柱及方法”,公开了一种套管砾石充填防砂技术,从其工艺过程来看,该技术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充填滑套的开关操作不合理。它是下放服务管柱来打开充填滑套,上提服务管柱去关闭充填滑套。分层充填一般是先充填最下层,逐次向上充填。这项技术下入服务管柱时会先把开关工具经过的充填滑套先打开,再上提关闭,每个滑套都是如些,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操作,也容易损伤充填滑套。二是易砂卡管柱。该技术砾石充填完毕后需要上提管柱进行定位后来进行反洗井,在充填过程中一旦出现砂堵,就无法及时洗井,这样就会砂卡管柱,造成作业失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了管外分段砾石充填完井管柱,本发明防砂充填作业操作简单,管柱提放步骤少,充填工具结构可靠,充填作业不易砂卡,成功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管外分段砾石充填完井管柱,包括防砂外管和充填管柱,充填管柱安装在防砂外管内;各井下工具由套管或油管连接在一起;
防砂外管自上而下顺次连接固定密封外筒和两段以上防砂管总成,每一段所述的防砂管总成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管外封隔器、上密封筒、充填滑套、下密封筒、定位短节和防砂管;
所述的充填管柱是双层管柱,其循环外管与充填内管相套装,循环外管自上而下顺次连接开钥匙、上密封短节、充填短节、反循环短节、下密封短节、定位器、关钥匙和底部单向阀,在所述的开钥匙以上于循环外管外还套接密封总成;充填内管与充填短节相连接,充填短节是桥式流道结构,充填短节中心孔横向上设有充填口与充填管柱外部相通,充填内管与充填口相通,充填短节侧孔与充填管柱的环空相通;反循环短节是桥式流道结构,反循环短节中心孔上端设中部单向阀与充填管柱的环空相通,反循环短节中心孔通过反洗口与充填管柱外部相通,反循环短节侧孔与充填管柱的环空相通。
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充填滑套包括外壳和内套,所述的内套包括主内套和与其套接的定位套,在定位套外周设置定位凸起,在外壳内壁设置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15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机自动化平衡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分离气液的自气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