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废水再利用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2327.9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1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宏;张志国;徐宝田;张祥海;贺娟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金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废水 除污 排水口 过滤 沉淀处理 处理设备 出水口 漂浮物 杀菌室 再利用 室内 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消毒 本实用新型 环保标准 净化效果 杀菌处理 消毒装置 再次利用 过滤室 入水口 消毒区 排出 河道 水资源 化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业废水再利用处理设备。它包括除污室、过滤室和杀菌室,除污室包括电化解区、沉淀处理区和消毒区,除污室内设置有出水口、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消毒装置。将工业废水经由入水口流入除污室内进行处理后,形成沉淀物和杂质漂浮物,出水口排出杂质漂浮物,沉淀物依靠水流流入沉淀处理区的底部进行处理,打开第二排水口,第一道工业废水导入消毒区内进行首次消毒,完毕后将其导入过滤室内进行过滤成第二道工业废水,并将其导入杀菌室,进行最后杀菌处理后成第三道工业废水并符合流入河道的环保标准,其过滤均匀,净化效果较好,成本较低,便于水资源的再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业废水再利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难以治理,而铅等重金属大量应用在现代工业中,是第一类污染物,它们在水中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对水体生物产生严重危害,并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之一,对工业污水净化设备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现有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化学药剂和过滤器等处理废水废渣,以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以便于水资源的再次利用,但是一般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过滤不均匀,处理效果差,净化达不到标准,影响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再利用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水再利用处理设备,它包括除污室、用于过滤经除污室流出的工业废水的过滤室和用于对过滤室流出的工业废水进行杀菌的杀菌室,所述除污室通过第一管道与过滤室相连通,所述过滤室通过第二管道与杀菌室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除污室包括电化解区、与电化解区相连通的沉淀处理区和与沉淀处理区相连通的消毒区,所述消毒区与过滤室相连通;
所述电化解区的顶部开设有入水口且底部为斜面结构,所述电化解区的底部向着沉淀处理区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电化解区背离沉淀处理区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电化解区与沉淀处理区之间且位于电化解区的底部上方开设有第一排水口;
所述电化解区的底部向沉淀处理区方向的一侧与沉淀处理区的底部相连通;
所述沉淀处理区与消毒区之间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消毒区设置有消毒装置。
优选的,所述电化解区内设置有若干正极电解棒和若干与正极电解棒相对应的负极电解棒。
优选的,所述电化解区内位于正极电解棒与负极电解棒的一侧均设置有相应的清洗喷头,所述清洗喷头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清洗喷头通过第三管道与杀菌室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沉淀处理区的底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升降池,所述升降池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升降池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池与电化解区的底部齐平或位于电化解区的底部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消毒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设于消毒区顶部的电机、与电机固定连接的转轴和若干设置于转轴上的桨叶。
优选的,所述消毒装置为臭氧消毒装置,所述臭氧消毒装置的气体排入口设置于消毒区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矿物质层、无机材料层和活性炭层,所述矿物质层、无机材料层和活性炭层均分别填装于过滤袋内。
优选的,所述杀菌室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具有防水保护的紫外线灯,所述杀菌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搅拌工业废水的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均设置有自动水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金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金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2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