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5275.0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8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芹;田瑾;邹睿;刘海珊;吴健珍;罗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前防撞梁 主体空腔 防撞梁 填充发泡材料 铝合金制品 发泡材料 加强钢管 内部中空 生产效率 装配方便 轻量化 汽车 抵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1),所述防撞梁主体(1)内部中空形成主体空腔(3),所述主体空腔(3)内填充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内还包裹有加强钢管(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制品,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整体重量小,更加轻量化,装配方便,并且能够有效抵抗碰撞,具有良好的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梁,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汽车的数量日益增加,各大主机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应市场要求,各大主机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安全位置,不被市场所淘汰。
传统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是属于钣金制品,其工艺极其复杂,需要多套模具进行冲压、焊接、整形等工艺制作完成,其工艺复杂程度较高,成本较大,人工费用较大。在装配时,由于防撞梁是铁制品,其自身重量较大,安装时比较困难,装配时需要多人进行配合,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汽车整车的重量。汽车在行驶时,因为自身的重量,会影响其行驶速度,进而会加速车辆的油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所述防撞梁主体内部中空形成主体空腔,所述主体空腔内填充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内还包裹有加强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主体采用5mm厚铝合金冲压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钢管的位置处于防撞梁主体内部的中心位置,是用来加强防撞梁的强度,使其钢性更加强,减小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主体内侧焊接有防撞梁内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内板两端的内侧焊接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与所述防撞梁内板焊接的一端开口,可以在碰撞过程中更好的吸收能量,减少车辆碰撞时对其内部重要零件的撞击力。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主体外侧焊接有辅助受力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受力板底部的厚度大于顶部的厚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受力板的底端与所述防撞梁的底端齐平。
将辅助受力板较厚的一端设在前撞梁板底部增加防撞梁板受力面积,进而在防撞梁通用的情况下提高同平台不同车型的前部低速碰撞性能,实现防撞梁同平台车型上的通用化。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空腔内平行设置有一块或多块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两边分别抵住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内壁,将主体空腔分隔为多个空腔,设置加强板能够吸收防撞梁主体的前表面所承受的碰撞力,大大增加防撞梁的刚性能,能够提供足够的承受外力撞击的性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上还开设有减重孔,通过在其设置的地方去除部分材料形成孔的形状而实现减轻重量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降低产品成本:铝合金材质的防撞梁其生产工艺为挤压成型和拉弯成型,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2、整体重量较小:防撞梁内部是由泡沫和钢管组成,其重量减小很多,中空的结构以及轻量化的材料,其重量比传统的钢材料重量降低2/3,减重效果非常明显;
3、装配方便:由于本身重量的较小,便于装配;
4、有效抵抗碰撞:采用空心的吸能盒具有更高的弹性形状,在碰撞过程中能更好的吸收能量,通过设置加强筋和钢管,能够有效增加防撞梁的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5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塑复合浮体式汽车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