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夹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5555.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9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明 |
主分类号: | E05B67/38 | 分类号: | E05B67/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骆爱文;王丽 |
地址: | 422200 湖南省邵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杆 固定杆 包夹 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 松紧调节结构 相向运动 螺栓 挂锁孔 机构能 开口部 两侧壁 两侧臂 门锁 卡入 上锁 旋紧 异响 晃动 横穿 张开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夹固定结构,包括有活动杆、固定杆和U型夹,所述U型夹固定在活动杆或固定杆上,U型夹的开口部朝向固定杆或活动杆,通过活动杆朝固定杆移动,在活动杆接近固定杆时使固定杆或活动杆卡入在U型夹内形成包夹固定结构;在U型夹上设有横穿其两侧臂的调节孔,通过螺栓旋紧于该调节孔内使两侧壁相向运动形成U型夹的松紧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型夹固定在活动杆上,并通过U型夹包夹在固定杆上使活动杆与固定杆结合固定,这样可以使活动杆所在的门等机构能实现稳定在关闭或收扰结构,既不会晃动,也不会发出异响;同时在U型夹上设置调节孔和挂锁孔,可以调节U型夹张开的宽度,也可以通过上锁将门锁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控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门、箱、活动架等装置上的包夹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门、箱、活动架等装置通常包括有固定部和活动部,通过旋转或移动活动部,可以使活动部远离固定部,形成开门或展开结构,也可以通过旋转或移动活动部使活动部靠近固定部,形成关门或收拢结构。传统技术中,在关门或收拢状态时,需要设置结构较为复杂的固定装置,这类固定装置虽然在与锁配合时能实现防止门等再打开的功能,但是其不能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尤其是当整个装置处于运动状态时,以传统的固定装置来固定门、箱、活动架等,还是会使门、箱、活动架等装置的活动部发生晃动、磨损、甚至松动,并可能发出一些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移动状态下活动部发生晃动、并防止发出异响、固定状态更稳固的包夹固定结构,其可应用于车棚的车门、配电箱的箱门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活动杆、固定杆和U型夹,所述U型夹固定在活动杆或固定杆上,U型夹的开口部朝向固定杆或活动杆,通过活动杆朝固定杆移动,在活动杆接近固定杆时使固定杆或活动杆卡入在U型夹内形成包夹固定结构;在U型夹上设有横穿其两侧臂的调节孔,通过螺栓旋紧于该调节孔内使两侧壁相向运动形成U型夹的松紧调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U型夹固定在活动杆上,其开口部朝向固定杆,在活动杆接近固定杆时使固定杆卡入在U型夹内形成活动杆与固定杆之间包夹固定结构。如果活动杆是门的一部分,则在门关于上后,U型夹自动夹紧固定杆,使门关紧,不会打开,也不会摇晃。
进一步地,在靠近U型夹底部的位置设有一夹板,该夹板与U型夹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活动杆穿入在该间隙中;U型夹的底部、夹板及活动杆上设有贯通的固定孔,通过螺丝穿过该固定孔将U型夹与活动杆连接固定,这样可以非常方便地固定U型夹,并达到非常稳固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孔包括有前后两组,第一调节孔靠近U型夹的开口部,第二调节孔靠近U型夹的底部,但第二调节孔与U型夹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动杆的厚度,使U型夹与活动杆固定后活动杆不会将第二调节孔挡住。由于U型夹多采用金属,如铁或铝制成,多次使用后开口可能会变大,此时可以根据变大的位置在第一调节孔或第二调节孔拧入螺栓,使两边的侧臂往中间收缩,使开口变小,达到更稳定的包夹效果。
进一步地,在靠近U型夹开口部的位置设有一组挂锁孔,挂锁孔的位置比第一调节孔更靠近U型夹的开口部,且在U型夹与固定杆包夹固定后,挂锁孔位于固定杆之外侧使固定杆不会挡住挂锁孔,通过在挂锁孔上锁上挂锁形成对活动杆的锁定结构,这样上锁后活动杆就不能再打开,可防止内部丢失物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型夹固定在活动杆上,并通过U型夹包夹在固定杆上使活动杆与固定杆结合固定,这样可以使活动杆所在的门等机构能实现稳定在关闭或收扰结构,既不会晃动,也不会发出异响;同时在U型夹上设置调节孔和挂锁孔,可以调节U型夹张开的宽度,也可以通过上锁将门锁住,防止丢失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前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后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明,未经杨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5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撞双开锁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脱的车门外拉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