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矮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封装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6085.0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3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袁卉军;劳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超聚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惠州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2 | 代理人: | 常跃英 |
地址: | 516255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座 封装治具 封装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 第二安装座 封装头 圆形槽 软包 电池 加热均匀性 圆筒状结构 产品封装 导热夹具 配合安装 生产效率 一次成型 正负极耳 包装膜 非闭合 封装机 封装区 加热管 铝塑膜 尼龙层 烫伤 生产工艺 导出 翘边 铜块 治具 反弹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矮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封装治具。所述治具包括与封装机配合安装的第一、第二安装座,其上分别固定有第一、第二封装座,第一封装座端面上设置用于放置包装膜及电池的圆形槽,圆形槽外围设置封装区;第二安装座上固定有第二封装座,第二封装座与第一封装座相对应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出于该端面的封装头,所述封装头为非闭合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封装座和第二封装座为铜块,其内分别设置加热管。本实用新型所述封装治具封装时可精确控制产品封装尺寸,加热均匀性好,可有效避免现有导热夹具易烫伤铝塑膜尼龙层的问题;同时封装一次成型不会翘边反弹,可直接让正负极耳从电池一侧导出进行封装,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矮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封装治具。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电池相对现市场常用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传统的二次电池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在电池的容量循环、高低温时放电、倍率放电等电化学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提升。同时,软包锂离子电池较金属外壳锂离子电池,也具有容量设计空间大、电池质量较轻、外包装易调整、安全性高等特点。
软包矮圆柱锂离子电池为了保证正负极耳充分绝缘,正负极极耳分别设置在电芯两端,在包装膜封装时必须采用的正、负极分开封装的方式进行两次封装,封装时矮圆柱体封边尺寸难控制,在包装膜熔胶过程中,导热夹具易烫伤圆柱体铝塑膜尼龙层,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设计一种全新结构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夹具,对生产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软包矮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封装治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软包矮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封装治具,包括与封装机配合安装的第一、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固定有第一封装座,第一封装座端面上设置用于放置包装膜及电池的圆形槽,圆形槽外围设置封装区;第二安装座上固定有第二封装座,第二封装座与第一封装座相对应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出于该端面的封装头,所述封装头为非闭合圆形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封装座和第二封装座为铜块,其内分别设置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下设置,第一安装座设于下方,第一封装座设置在第一安装座的上端面;第二封装座设置在第二安装座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封装座设置两根加热管,两根加热管上下排列横向穿设于第一封装座内;第二封装座内分别设置两根加热管,两根加热管左右排列横向穿穿设于第二封装座内。
具体的,所述加热管为电电加热管,分别与供电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封装治具封装时可精确控制产品封装尺寸,加热均匀性好,可有效避免现有导热夹具易烫伤铝塑膜尼龙层的问题;同时封装一次成型不会翘边反弹,可直接让正负极耳从电池一侧导出进行封装,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封装治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第一封装座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第二封装座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连接弹片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矮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封装治具包括下封装座1,与下封装座对应的上封装座2,两个封装座分别采用铜块制作,铜块内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电加热管13、23。
下封装座1上端面设置有圆形凹槽11,圆形凹槽外围设置封装区12,对应的在上封装座2下端面设置突出的筒状封装头21,具体如图2所示,封装头21为具有缺口的圆柱形,圆柱中心设孔,形成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超聚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超聚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6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