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汇流排直连铸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6178.3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4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艾宝山;陈龙;周玉星;钟维禄;朱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4 | 分类号: | B22D19/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梁靖宇 |
地址: | 0556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本体 汇流排 直连 铸焊 本实用新型 铸焊模具 冷却腔 上表面 模具上表面 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空间 生产工序 生产效率 升降机构 引出端子 出水管 进水管 平面的 铅用量 正负极 固连 连通 升降 驱动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汇流排直连铸焊模具,包括具有冷却腔的上表面为平面的模具本体、与模具本体固连的用于驱动模具本体升降的与机架连接的升降机构、及分别固定于模具本体上并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模具本体上表面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用于直连铸焊汇流排的第一凹槽,及形成于模具上表面的用于铸焊正负极引出端子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铅用量且节省蓄电池空间利用率的特点,适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工序中汇流排铸焊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工序中汇流排铸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汇流排直连铸焊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个单格电池的汇流排铸焊方式是通过过桥极柱跨接,其铸焊方式有两个无法避免的缺点,一、首先需要对各个单格内的极群的极耳进行铸焊,之后再进行相邻的单格间进行过桥跨接,操作繁琐,影响生产效率;二、过桥跨接浪费铅液,增加了生产成本。目前蓄电池的生产中其过高的铅用量,还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何才能降低铅酸电池的耗铅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节约铅用量的汇流排直连铸焊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汇流排直连铸焊模具,包括具有冷却腔的上表面为平面的模具本体、与模具本体固连的用于驱动模具本体升降的与机架连接的升降机构、及分别固定于模具本体上并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模具本体上表面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用于直连铸焊汇流排的第一凹槽,及形成于模具上表面的用于铸焊正负极引出端子的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模具本体固连的具有齿轮的传动部,和具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的动力部,所述动力部驱动齿条带动齿轮旋转,以构成传动部对所述模具本体提升或降低。
优选的,所述传动部包括两分别竖直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两侧的提拉杆,各所述提拉杆一侧均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有由连接板远离所对应的提拉杆的一侧向靠近提拉杆的一侧延伸的弧形孔,所述提拉杆上固连有贯穿所述弧形孔并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的滑动销,两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提拉杆的一端端部固连有轴线与弧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同的转杆,所述转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齿轮同轴设于所述转杆上。
优选的,所述提拉杆固连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竖直固定于地面上的立柱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柱上开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提拉杆的一端水平伸入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气缸或直线电机,所述齿条被构造于所述气缸或直线电机的输出端端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分别连通有软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浸入铅液内,使形成于模具本体上表面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充满铅液,之后升降机构驱动模具本体上升至位于模具本体上方的极板极群的极耳伸入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冷却水由所述进水管进入模具本体的冷却腔内对第一凹槽内的铅液进行冷却,并通过所述出水管流出冷却腔,然后升降机构驱动模具本体下降,进而实现汇流排的直连铸焊;由此可知,上述铸焊方式,汇流排的铸焊一次完成,操作简单,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过桥高度于汇流排的高度相等,提高蓄电池的空间利用率,且直连的方式取代了过桥跨接,节省了铅液的用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6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效提高真空排气效率的真空压铸控制系统
- 下一篇:差速器外壳落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