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4559.6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7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户赫龙;于文军;吕景波;付丰年;吕保国;董亭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翠铂林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盖层 贵金属纳米粒子层 纤核 表面电浆 共振感应 光纤线缆 微流体 光钎 晶片 微流体槽 保护层 贵金属纳米粒子 本实用新型 电磁干扰 内部连接 入射光源 灵敏度 棱镜 传统的 低损失 高频宽 体积小 重量轻 光纤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包括光纤线缆、光钎元件、微流体晶片和入射光源,光纤线缆包括纤核、包裹在纤核外表面的覆盖层和包裹在覆盖层外表面的保护层,光钎元件包括光纤线缆除去保护层及部分的覆盖层的纤核和包裹在纤核外表面的部分覆盖层,部分覆盖层的外表面包裹有贵金属纳米粒子层,微流体晶片上开设有微流体槽,微流体槽的内部连接有光钎元件和待测物质。该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通过贵金属纳米粒子光纤取代传统的棱镜,可大幅缩小体积,透过微流体晶片,可再进一步提升灵敏度、减少反应时间,低损失、高频宽、不受电磁干扰;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本设备的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浆共振感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纳米材料的发展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这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性。研究发现可利用贵金属纳米粒子激发出表面电浆共振取代传统使用金薄膜激发表面电浆共振,从而提高感测器的灵敏度。表面电浆共振感测系统是利用上述表面电浆共振的现象所制成的感测系统,其方法是在棱镜表面镀上一层金薄膜,将待测样品固定或者吸附在此金薄膜表面上,该种方法虽然提高了感测设备的灵敏度,但此种表面电浆共振感测设备,其体积庞大,携带不便,且费用昂贵,现今感测设备的发展一直朝着便携化的方向发展,若能将感测设备的检测方式及操作性能设计的更为简便微小,那么感测设备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包括光纤线缆、光钎元件、微流体晶片和入射光源,所述光纤线缆包括纤核、包裹在纤核外表面的覆盖层和包裹在覆盖层外表面的保护层,所述光钎元件包括光纤线缆除去保护层及部分的覆盖层的纤核和包裹在纤核外表面的部分覆盖层,所述部分覆盖层的外表面包裹有贵金属纳米粒子层,所述微流体晶片上开设有微流体槽,所述微流体槽的内部连接有光钎元件和待测物质,所述微流体晶片的一侧设置有入射光源,所述入射光源透过微流体晶片在另一侧形成出射光,所述微流体晶片与入射光源相对的一侧设置光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贵金属纳米粒子层为金或者银的纳米粒子构成。
优选的,所述微流体晶片上的微流体槽为复数个,且每个所述微流体槽深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入射光源为一单频光、一窄频光或一白光。
优选的,所述出射光为穿透光或反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含贵金属纳米粒子层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传统的棱镜感测相比较,本表面电浆共振感应装置通过贵金属纳米粒子光纤取代传统的棱镜,可大幅缩小体积,透过微流体晶片,可再进一步提升灵敏度、减少反应时间,以及利用光钎本身是传输光源的截止,且光钎包含低损失、高频宽、不受电磁干扰的特性,再加上重量轻、体积小,可将感测系统的体积大幅缩小,便于本设备的携带,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钎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流体晶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电浆共振感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1、光纤线缆;11、纤核;12、覆盖层;13、保护层;2、光钎元件;21、部分覆盖层;22、贵金属纳米粒子层;31、微流体晶片;32、微流体槽;41、入射光源;42、待测物质;43、出射光;44、光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翠铂林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翠铂林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4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液分析设备及其光学检测装置
- 下一篇:样本分析装置的液路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