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藻防控生态挡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7991.0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6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明;赵洪苇;潘正国;胡锡元;马建华;范少峰;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E02B7/20 |
代理公司: | 32248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晟杰 |
地址: | 21407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生态挡墙 出水口 进水口 蓝藻 本实用新型 抗风浪能力 防控装置 立式布置 排水设备 水体交换 生态平衡 闸门 体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藻防控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蓝藻防控生态挡墙。它包括呈立式布置的挡板。其特点是所述挡板的水平一端有至少一个进水口,且进水口上有闸门。所述挡板的水平另一端有至少一个出水口,且出水口上有排水设备。该生态挡墙抗风浪能力较强,且能够进行水体交换,保证水体内的生态平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藻防控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蓝藻防控生态挡墙。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对湖面漂浮的蓝藻进行拦截导流防控时,主要是通过设置柔性围隔或者硬质围堰两种方式来完成。
柔性围隔,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柔性的挡藻帘,并在其上部连接浮体,使其浮于水上,从而实现拦截蓝藻的功能。柔性围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固定桩体及档藻帘配重来实现围隔的固定。这种柔性围隔的主体部分均位于水面及水面以下很短的一端距离内,因此其在实现蓝藻拦截的同时,并不影响下部水体的交换,能够保证水体内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柔性围隔的抗风浪能力较差,即在风浪较大时,浮体及挡藻帘会随风浪起伏,此时仍会有大量的蓝藻越过挡藻帘进入拦截区外,影响水质。
硬质围堰,是通过在水体内人工架设硬质挡墙,来实现拦截蓝藻的功能。硬质围堰的挡墙是由水底至水面连续架设的,其架设高度可依据水体的液位深度来确定。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抗风浪能力,可以确保拦截区外的蓝藻不会越过挡墙而影响拦截区内的水质。然而,正是由于硬质围堰连续架设的挡墙,阻隔了挡墙两侧水体的交换,很容易造成水体内生态系统的失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蓝藻防控生态挡墙,该生态挡墙抗风浪能力较强,且能够进行水体交换,保证水体内的生态平衡。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蓝藻防控生态挡墙包括呈立式布置的挡板。其特点是所述挡板的水平一端有至少一个进水口,且进水口上有闸门。所述挡板的水平另一端有至少一个出水口,且出水口上有排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连接有涡井。所述涡井包括L形的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与出水口相连,进水管的上端套有升降管且两者间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进水管的上端,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有第一绞轮,第一绞轮上缠绕有第一绳索,第一绳索的下垂端与所述升降管相连。或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该液压缸呈竖向布置,其固定端端与进水管相连、伸缩端与升降管相连。
所述闸门包括位于进水口两侧挡板上的竖向滑槽,两个竖向滑槽间有闸板,闸板与挡板间连接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进水口对应的挡板上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有第二绞轮,第二绞轮上缠绕有第二绳索,第二绳索的下垂端与所述闸板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板由不少于两块挡板单元沿水平线首尾拼接而成。
其中,所述挡板单元为第一挡板单元,其横截面呈凹字形,且其开口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所述第一挡板单元的开口部外沿均有卡槽,相邻两个第一挡板单元间呈开口部相对错位卡接。
或者,所述挡板单元为第二挡板单元,其为平板状,第二挡板单元的两条竖边均有卡槽,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单元间通过卡槽对接而成。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7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