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9116.6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9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王正军;刘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支撑管 支撑环 支撑头 本实用新型 驱动头 限位缘 修复液 弹簧 内折 长度可调节 导入装置 滑动配合 螺纹连接 皮肤修复 第一端 纳米硅 限位环 晶片 上套 涂覆 外壁 肌肤 贯穿 吸收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包括支撑管、支撑柱和支撑头,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内折限位缘,支撑柱贯穿支撑管,支撑柱与支撑管滑动配合,支撑柱的外壁固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位于支撑管内,支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支撑环和内折限位缘之间,支撑头设置在支撑柱的第一端,支撑头上设有用于涂覆修复液的纳米硅晶片,支撑柱的第二端设有驱动头,支撑柱的第二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驱动头和支撑管的端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修复液吸收效果好,且支撑头露出支撑管的最高长度可调节,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皮肤修复液通常是采用涂抹的方式将修复液涂覆到皮肤表面,通过皮肤自身的吸收来达到修复效果,但此种方式吸收效率低,吸收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其修复液吸收效果好,且支撑头露出支撑管的最高长度可调节,方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包括支撑管、支撑柱和支撑头,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内折限位缘,支撑柱贯穿支撑管,支撑柱与支撑管滑动配合,支撑柱的外壁固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位于支撑管内,支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支撑环和内折限位缘之间,支撑头设置在支撑柱的第一端,支撑头上设有用于涂覆修复液的纳米硅晶片,支撑柱的第二端设有驱动头,支撑柱的第二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驱动头和支撑管的端部之间。
优选地,支撑管为透明塑料支撑管。
优选地,限位环为不锈钢限位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机械或人工夹住支撑管,驱动支撑柱的驱动头带动支撑头靠近人的皮肤,进而带动纳米硅晶片贴近人的皮肤,纳米硅晶片带动修复液进入皮肤组织内部,驱动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可复位,方便反复按压,由于限位环与支撑柱螺纹连接,通过调节限位环的位置,可实现调节支撑头露出支撑管的最大距离,进而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修复液吸收效果好,且支撑头露出支撑管的最高长度可调节,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
一种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包括支撑管1、支撑柱2和支撑头8,支撑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内折限位缘9,支撑柱2贯穿支撑管1,支撑柱2与支撑管1滑动配合,支撑柱2的外壁固设有支撑环5,支撑环5位于支撑管1内,支撑柱2上套设有弹簧6,弹簧6位于支撑环5和内折限位缘9之间,支撑头8设置在支撑柱2的第一端,支撑头8上设有用于涂覆修复液的纳米硅晶片7,支撑柱2的第二端设有驱动头3,支撑柱2的第二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4,限位环4位于驱动头3和支撑管1的端部之间。
支撑管1为透明塑料支撑管1。
限位环4为不锈钢限位环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机械或人工夹住支撑管1,驱动支撑柱2的驱动头3带动支撑头8靠近人的皮肤,进而带动纳米硅晶片7贴近人的皮肤,纳米硅晶片7带动修复液进入皮肤组织内部,驱动头3在弹簧6的作用下可复位,方便反复按压,由于限位环4与支撑柱2螺纹连接,通过调节限位环4的位置,可实现调节支撑头8露出支撑管1的最大距离,进而方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9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
- 下一篇:一种纹眉针分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