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3631.7 | 申请日: | 201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孝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氟密管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2;F16K1/3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叶晶 |
地址: | 35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体 阀瓣 阀腔 升降式 止回阀 衬氟 阀盖 视镜 本实用新型 镜片固定 可升降式 内部安装 螺钉 出液口 导向槽 防腐蚀 进液口 镜片 升降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括阀体、阀腔和镜片,所述阀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液口,且阀体的上方安装有阀盖,所述阀盖通过螺钉与阀体相固定,且阀体的右侧设置有出液口,所述阀腔设置于阀体的内部,且阀腔的内侧固定有防腐蚀涂层,所述阀腔的内部安装有阀瓣,且阀瓣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镜片固定于阀体与阀盖之间。该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设置有可升降式的阀瓣便于通过介质的推力和压力实现阀瓣的升降,既可以使得介质顺利流通,也能够避免出现介质倒流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回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阀瓣运动方式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升降式止回阀与截止阀结构类似,介质从进口端流入,从出口端流出。当进口压力大于阀瓣重量及其流动阻力之和时,阀门被开启。
现有的止回阀流通阻力大,流通能力较差,且耐腐蚀性较差,不便于腐蚀性介质的使用,以及耐温性和耐压性存在一定缺陷,并且无法观察止回阀内部介质的流动状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止回阀流通阻力大,流通能力较差,且耐腐蚀性较差,不便于腐蚀性介质的使用,以及耐温性和耐压性存在一定缺陷,并且无法观察止回阀内部介质的流动状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包括阀体、阀腔和镜片,所述阀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液口,且阀体的上方安装有阀盖,所述阀盖通过螺钉与阀体相固定,且阀体的右侧设置有出液口,所述阀腔设置于阀体的内部,且阀腔的内侧固定有防腐蚀涂层,所述阀腔的内部安装有阀瓣,且阀瓣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镜片固定于阀体与阀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与出液口的中轴线重合,且进液口与出液口的内径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阀盖通过螺钉与阀体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阀盖的对称中心与镜片的对称中心重合。
优选的,所述阀瓣垂直于进液口的中轴线,且阀瓣与阀腔之间为可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阀瓣呈“T”字形结构,且阀瓣的上端尺寸与导向槽的尺寸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衬氟升降式视镜止回阀设置有可升降式的阀瓣便于通过介质的推力和压力实现阀瓣的升降,既可以使得介质顺利流通,也能够避免出现介质倒流现象,阀瓣的上端尺寸与导向槽的尺寸相吻合使得阀瓣在上升时其上端能够卡合进导向槽的内部使得阀腔内部为流通状态,流通能力强,阻力较小;
进液口便于介质的流入,出液口便于介质的流出,两者内径尺寸相同使得介质的流速稳定,进液口的中轴线与出液口的中轴线重合使得进液口与出液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便于管道的水平安装,阀体与其内部结构部件为一体化结构,法兰联接少,可靠性高,设计实现了轻量化;
螺钉便于阀盖的安装固定,防腐蚀涂层能够使得阀体广泛运用于介质均为盐酸、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甲苯、HF等腐蚀性介质工况,阀盖为透明镜片便于观察管道内部流动情况,镜片为高硼硅玻璃,能够清晰的观察阀体的密封及介质的流向,且阀体为衬氟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是理想的强腐蚀性介质的输送设备,并可以长期在高温极限负压工况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氟密管阀有限公司,未经有氟密管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3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