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3792.6 | 申请日: | 201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7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明宇;纪烈勇;方蓉;刘晓辉;许润成;郑肖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水箱 出水口 保安过滤器 反渗透浓水 管道连接 余热电站 浓水泵 本实用新型 回收装置 纳滤装置 进水口 装置进水口 自动化控制 纳滤系统 使用寿命 系统工艺 有效减少 运行压力 除盐水 进水阀 接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RO浓水箱、浓水泵、保安过滤器、纳滤装置、浓水箱除盐水进水阀以及管道组成,RO浓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出水口,RO浓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浓水泵一端,浓水泵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保安过滤器进水口,保安过滤器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纳滤装置进水口,纳滤装置出水口通过管道再次回到RO浓水箱,形成循环。本实用新型系统工艺简单高效,实现自动化控制,可有效减少纳滤系统运行压力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近年来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话题,是需全民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的挑战,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如何运用有效的技术以期减少能源浪费、增加可利用的资源、减轻环境污染,是社会各行各业面对的重大课题。
反渗透(RO)系统浓水是原水经反渗透系统浓缩后的排放水,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反渗透用与自然渗透方向相反且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通过RO膜分离出来,对原水进行分离、提纯、浓缩,其分离对象主要是溶液中的离子。行业内普遍采用的两极反渗透工艺,一级制水效率在75%左右,二级在85%左右,两极制水损失达到37%左右,所以浓水排放量相当可观。原水经RO系统处理后,残余的水中离子含量较高,原水中的杂质在其中得到了浓缩,溶解氧含量低、硫化氢含量高且偏酸性,我国地下水源处于超采状态,水位逐年下降,部分地下水出现串层污染,水质趋于恶化,RO浓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用于提高余热电站化水的利用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系统由RO浓水箱、浓水泵、保安过滤器、纳滤装置以及各种阀门、仪表、管材管件组成,其中浓水泵为卧式结构,RO浓水箱、保安过滤器、纳滤装置为立式结构,RO浓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余热电站反渗透浓水出水口,RO浓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浓水泵一端,浓水泵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保安过滤器进水口,保安过滤器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纳滤装置进水口,纳滤装置出水口通过管道再次回到RO浓水箱,形成循环,其中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均采用法兰连接,并设有控制阀门。
控制阀门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自动控制阀门采用气动控制。
纳滤装置前设置有电导率仪,与RO浓水箱的除盐水进水阀连锁。
RO浓水箱设置高档液位和低档液位,低液位时系统关闭;高液位时系统开启;同时设置过高过低事故报警液位。
并列设置一台浓水泵作为备用,第一浓水泵与第二浓水泵并列设置,形成两条并列管路,第二浓水泵所在的管路作为备用。
本实用新型具以下优点:
1.系统工艺简单高效,阀门均采用气动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
2.向RO浓水中掺加除盐水,可有效减少纳滤系统运行压力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3.浓水经纳滤装置后,脱盐率一般在90%以上,除浓水中的Ca2+、Mg2+ 等离子得到有效去除,浓水硬度大幅度降低,满足化水间原水补给水标准。纳滤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排污水将再次回到RO浓水箱,参与循环,因此该系统几乎实现“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余热电站RO浓水回收装置的工艺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说明:
1-RO浓水箱、2-第一浓水泵、3-第二浓水泵、4-保安过滤器、5-纳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3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水器的可分离的再生桶及包括其的软水器
- 下一篇:一种废水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