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6770.5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7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周;顾纪超;刘玉云;范松;卢静;郑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 汽车防撞 内板 连接板 梁结构 空腔 外板 加强板 传力 吸能 字型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外防撞梁和设于所述空腔内的内防撞梁,所述外防撞梁与所述内防撞梁组成横截面为“回”字型的结构,所述内防撞梁与所述外防撞梁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提供还涉及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通过内板、外板、设于内板与外板之间的连接板以及设于内板内部的加强板,将外防撞梁与内防撞梁焊接在一起,提高防撞梁的强度,具有更好的吸能和传力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即将实施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018年版C-NCAP中,对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上就要求有合理的车身结构和刚度,以保证整车在碰撞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吸能和抗变形模式,同时也要求与安全气囊、气帘、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相配合以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汽车前防撞梁作为整车正面碰撞的吸能装置和传力结构,其要具备吸收能量和良好的传力的性能。然而现有的汽车前防撞横截面为口字型或日字型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局部位置结构较弱,会导致正面碰撞过程中防撞梁吸能少,传力效果不佳,而不能很好的保护驾乘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且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的汽车防撞梁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外防撞梁和设于所述空腔内的内防撞梁,所述外防撞梁与所述内防撞梁组成横截面为“回”字型的结构,所述内防撞梁与所述外防撞梁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撞梁由4个首尾相接的外板围成,所述内防撞梁由4个首尾相接的内板围成,所述外板与对应的所述内板并排设置,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每两个所述内板的连接处,另一端设于每两个所述外板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诱导槽,所述第一诱导槽为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梯形槽和/或多个“S”形槽,所述第一诱导槽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防撞梁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内防撞梁内壁之间的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为多个,且所述加强板横设于所述内防撞梁的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撞梁与所述加强板构成横截面为“目”字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第二诱导槽,所述第二诱导槽为沿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梯形槽和/或“S”形槽,且所述第二诱导槽沿所述加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撞梁和内防撞梁为带有弧度的横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结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通过内板、外板以及设于内板与外板之间的连接板,将外防撞梁与内防撞梁焊接在一起,提高防撞梁的强度,具有更好的传力性能;同时,在连接板上布设诱导槽,以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引导连接板和加强板的压溃,以吸收更多的能量,减少碰撞时对乘员的伤害,提高车辆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6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
- 下一篇:一种保险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