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转向柱支架的载货汽车用踏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9137.1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7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蒋丰成;王保松;楼祎煲;王金晶;俞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B60K23/02;B62D1/16 |
代理公司: | 33256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踏板轴 离合踏板总成 制动踏板总成 转向柱支架 踏板底座 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 安装壳体 安装支架 离合控制 汽车制动 前端设置 踏板装置 载货汽车 占用空间 传统的 转向柱 轻便 侧壁 转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和离合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转向柱支架的载货汽车用踏板装置,其包括离合踏板总成(1)、制动踏板总成(2)和踏板底座(4),踏板底座(4)上安装有踏板轴(3),离合踏板总成(1)和制动踏板总成(2)安装在踏板轴(3)上绕踏板轴(3)转动,踏板底座(4)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转向柱支架(30),转向柱支架(30)与安装壳体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离合踏板总成(1)和制动踏板总成(2)的安装槽(5),踏板轴(3)安装在安装槽(5)内。该总成具有占用空间小,节省传统的安装支架,轻便,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和离合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集成转向柱支架的载货汽车用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制动踏板总成和离合踏板总成是分开设置的两套控制机构,作为制动的制动踏板和制动阀也是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结构上,其中制动踏板安装在驾驶室的前围处,而制动阀安装在驾驶室地板下,使得制动踏板和制动阀的安装不方便,制造和安装工艺均较复杂;此外,作为离合的离合踏板、离合总泵、限位机构和回位机构也是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内,使得离合控制机构的安装也非常复杂,且管路的连接以及调整等均不方便,维修困难且对于离合油壶的液面检查及加注制动液也非常困难,影响整车的装配节奏。
中国专利200920277913.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动离合控制装置,通过将离合踏板总成和制动踏板总成集成在一起,使得制动控制部件和离合控制部件均设置在一起,便于制动控制装置和离合控制装置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离合控制装置组装完毕后,可直接安装在车身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同时,由于离合控制装置和制动控制装置的各部件均集成在一起,使得离合控制装置和制动控制装置的检测、维修非常便利,制动离合控制装置的更换也非常方便,有效提高了制动离合控制装置的使用效果。
但是该专利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回位弹簧和踏板轴直接接触,所以在踩踏踏板时,回位弹簧和踏板轴之间会出现摩擦异响,而且该种离合器控制装置做密封时十分不便。
同时常规车辆在装配转向柱时都要装配一个转向柱支架,转向柱支架与驾驶室钢管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其存在制造结构复杂,焊接尺寸一致性差,占用空间大,装配工艺复杂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集成转向柱支架的载货汽车用踏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集成转向柱支架的载货汽车用踏板装置,包括离合踏板总成、制动踏板总成和踏板底座,踏板底座上安装有踏板轴,离合踏板总成和制动踏板总成安装在踏板轴上绕踏板轴转动,踏板底座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转向柱支架,转向柱支架与安装壳体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离合踏板总成和制动踏板总成的安装槽,踏板轴安装在安装槽内。转向柱支架集成到了踏板底座上,方便了转向柱的安装同时节省了传统的转向柱支架设计,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尺寸容易控制,安装方便等特点,而且该种方式占用空间较小,空间利用率高。而且转向柱支架还对离合踏板臂和制动踏板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其部件完全裸露。
作为优选,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安装壳体和转向柱支架的加强板。保证了转向柱支架的强度。
作为优选,转向柱支架为板件,转向柱支架上开设有转向柱安装孔,转向柱支架上还开设有减重镂空槽,镂空减重槽能够节约成本同时减轻总成的质量。
作为优选,减重镂空槽处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安装壳体为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三角形板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顶设置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围成放置腔,第一斜板和转向柱支架围成安装槽。斜板与转向柱支架围成的安装槽不会占用过多安装壳投影区域以外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集成化程度,节约了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9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