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向分支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9201.6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1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宁;李媛;郑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赵东方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分支 裸支架 本实用新型 覆膜支架 腹主动脉 覆膜 腹主动脉支架 医疗器械领域 侧向分支 患者射线 末端端口 穿刺点 股动脉 导丝 时长 出血 心脏 暴露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向分支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主体(1)和血管分支(2),所述血管分支(2)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且血管分支(2)的末端端口朝向心脏;所述主体(1)包括主体裸支架(11)和设置在主体裸支架(11)内侧的主体覆膜(12),所述血管分支(2)包括血管分支裸支架(21)和设置在血管分支裸支架(21)内侧的血管分支覆膜(22)。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使导丝从股动脉入路进入腹主动脉支架的侧向分支,而且,便于减少穿刺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出血以及医生和患者射线暴露的时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向分支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指主动脉瘤样扩张,同时累及胸段及腹段,或累及腹腔重要血管,是威胁生命的危重病之一。国外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其发病并非罕见,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西方化,胸腹主动脉瘤也成为了血管外科重要的疑难重症之一。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外科急腹症,死亡率为50%~80%。所以胸腹主动脉瘤破裂前的干预性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创介入行腔内治疗术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主动脉瘤的手术首选。通过主动脉远端如人体股动脉切口,将装载有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推送至病变部位,释放覆膜支架并固定,隔绝病变动脉瘤,重建血运通道,从而减小动脉瘤体压力,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用于治疗累及腹腔血管的复杂主动脉瘤的覆膜血管分支支架均采用尾侧向分支。操作过程中,由于分支方向限制,导丝从股动脉入路不能“拐弯”反折进入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尾侧向分支。需要在股动脉穿刺放置支架主体后,通过肱动脉入路从上方放置血管分支支架延长分支,完成目标分支血管的血流重建。增加了穿刺点、手术难度,以及手术时间、出血以及医生和患者射线暴露的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向分支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该反向分支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不仅能够使导丝从股动脉入路进入腹主动脉支架的侧向分支,而且,便于减少穿刺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出血以及医生和患者射线暴露的时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向分支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主体和血管分支,所述血管分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端,且分支的末端端口朝向心脏;所述主体包括主体裸支架和设置在主体裸支架内侧的主体覆膜,血管分支包括血管分支裸支架和设置在血管分支裸支架内侧的血管分支覆膜。
优选地,所述血管分支数量为四个,分别为腹腔干血管分支、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分支和两个肾动脉血管分支。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周长是动脉腔周长的1.1-1.2倍。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近端和血管分支的末端分别设有1-2个显影标记。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近端设有第一支架环,所述血管分支的末端设有第二支架环。
优选地,所述主体裸支架、血管分支裸支架、第一支架环和第二支架环均是由医用记忆金属丝制成的封闭的波形环状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血管分支的末端端口朝向心脏使预置导丝易于从股动脉入路,解决了现有的覆膜支架不能反折进入血管分支的问题,还不用增加肱动脉入路完成目标分支血管的血流重建手术,减少穿刺点,减少了使用输送系统重新进行植入手术的时间,降低操作难度,而且,降低了术者在术中的射线暴露风险的风险;而且,主体的近端的第一支架环和血管分支的末端的第二支架环能够避免主体近端、血管分支末端变形出现侧漏,影响治疗效果。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9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