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促渗笔的滚轮及其金属片、促渗笔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9475.5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8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岳瑞峰;王燕;马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上海润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片 外圆周 针尖 微针 本实用新型 安装孔 滚轮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节能环保 一致性好 圆心 自由端 刺入 尖角 连通 锐利 皮肤 携带 加工 安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促渗笔的滚轮及其金属片、促渗笔。所述金属片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金属片外圆周面的第一缺口,所述金属片的外圆周面上按照设定间距设有多个围绕所述金属片圆心设置的微针,所述微针的自由端为易于刺入皮肤的锐利的针尖,所述金属片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片外圆周的外径尺寸、微针长度和针尖的尖角与针尖间距都能够做的很小,加工精度高、一致性好、能够节能环保的实现批量生产,采用该金属片的促渗笔纤细小巧、便于操作与携带,促渗效果显著且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医疗用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促渗笔的金属片、具有该金属片的滚轮与促渗笔。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皮肤外表角质层的阻挡作用,使具有治疗、保健或美容养颜等作用的绝大多数药物或护肤品因经皮渗透速率太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近几年来,采用基于微针滚轮的促渗器械对皮肤进行按摩促渗的方法获到了普遍关注。这类促渗器械的滚轮上均匀分布着由数百根微针组成的微针阵列,在皮肤表面通过按压和滚动器械的施针方式能够瞬间在皮肤角质层和表皮层产生大量微米量级大小的孔道,随后再涂敷药物或美容护肤品,将会大大提高其中活性物质穿越角质层进入表皮层的渗透能力,从而有望显著提高药效或美容养颜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调研了市场上已存在的基于微针滚轮的各种促渗器械,发现相关技术中的促渗器械具有如下的结构和缺点,现有微针滚轮上的微针阵列作为器械的核心元件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是将数百根分立的不锈钢针均匀穿透并固定在条带状塑料衬底上后组装而成。由于单根针的长度与针之间的间距越小,加工与组装工艺的难度越大,阵列的均匀性、重复性与成品率将明显降低,成本越高,这种微针滚轮的外径尺寸(约为20毫米)和凸出于塑料衬底表面的针尖之间的间距(约为2毫米)一般都很大,凸出的针尖长度为0.25~1.5毫米。
另一种是由若干个圆环形金属片和圆环形垫片相互交替组装而成,其中,采用激光切割法制备的圆环形金属片的外环四周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着数十个凸出的微针。这种市售促渗器械的滚轮/垫片外径尺寸通常约为20毫米,圆环形金属片上相邻微针的针尖间距目前已能缩小至1.4毫米,但相邻两个圆环形金属片之间的距离即圆环形垫片的厚度通常约为2毫米。
通过调查分析,现有用基于激光切割法制备的圆环形金属片组装出的微针滚轮促渗器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首先,针尖之间的间距较大,约为1.4毫米。受激光加工精度与最小加工尺寸的限制,在采用足够大的激光功率以保证切割效率的情况下,激光切割线的线条通常较宽且切割精度随金属片厚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为了在一定厚度的金属片上能够迅速切割出结构锐利且均匀一致的针尖,微针的长度和针尖之间的间距就难以做得很小。现有100微米厚的圆环形金属片仅外圆周面上突出的微针长度就有2.5毫米,这样就导致相邻微针的针尖之间的间距较大,微针阵列的密度偏小。因此,只能采用在皮肤表面反复滚动的方式来增加针孔密度以达到宣称的促渗效果,这样就难以实现对皮肤的穿孔密度及其均匀性的有效控制,甚至会出现局部皮肤因针孔密度过大而毁容的现象。
其次,滚轮的外径尺寸较大,通常约为20毫米。人体的皮肤特别是面部皮肤非常柔软、精致且不平整,眼睛及其周边部位尤其娇嫩,一旦受伤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现有促渗器械的微针滚轮外径尺寸较大,滚轮的宽度通常也与外径尺寸几乎相同,使用时往往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微针能真正触及到皮肤,而有些部位的皮肤可能根本触及不到微针,这样滚轮的利用率不仅很低、难以获得均匀的促渗效果,且容易伤及眼睛等关键部位。另外,大尺寸的微针滚轮器械需要大尺寸的操作手柄与更大尺寸的器械保护结构,从而使整个促渗器械体积较大、笨重,不便于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上海润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上海润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94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蜡泥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文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