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1110.6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1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齐振宇;孔德栋;金蓉;洪之奇;聂鹏程;周杰;师恺;王慧泉;胡卫珍;胡美华;蔡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6/00;F24F7/007;F24F11/89;F24F11/64;F24F11/77;F24F11/79;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加湿 湿帘 降温风机 湿帘装置 风机 病原 本实用新型 病虫害效果 空间利用率 内循环风量 风机启动 环境控制 角度变化 精确调控 剧烈变化 湿度分布 通风管道 同侧设置 温室作物 挡板 采光性 进风口 内循环 新风量 正压式 侧窗 虫源 送风 遮阳 室内 应用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在温室的同侧设置湿帘与风机,优化了传统湿帘风机的布局,减少了风机对温室内的遮阳,提高了温室的采光性与空间利用率。通过进风口侧窗挡板的角度变化,调节进入温室的新风量与温室内循环风量,达到精确调控温室室内温度的目的,避免传统湿帘风机启动与停止,温室内温度剧烈变化的弊端。通过正压式降温设计,减少温室作物病原、虫源的进入。通过通风管道送风,使得温室内温湿度分布均匀。通过温室内空气的内循环与湿帘实现温室加湿的目的。该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控制精度高、降温与防病虫害效果好的温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降温增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的设计上,湿帘与风机分别安装在温室的两侧,通过风机排风,温室内形成负压,使得室外的空气通过湿帘,进行降温。这种降温方式的设计,容易造成温室内气温分布不均,且随着湿帘与风机间距的加大,湿帘端与风机端气温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对生产带来影响,一般湿帘与风机间距超过40米,就不能采用负压式风机湿帘降温。传统的负压式风机湿帘降温,风机的控制采用简单的开启与停止的控制,不能获得适宜的降温通风量,并造成了室内温度的反复升降,空气流动的骤起与骤停,使得温室内环境的稳态性较差,影响了设备的运行和温室内作物的生长。同时,传统的负压式风机湿帘降温装置,容易造成温室内作物病原、虫源的吸入,并且,湿帘与风机位于温室的两端,需要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给温室内外空间的布局造成了困难,温室两端的湿帘与风机,还大量挡住了温室外阳光的射入,严重影响了温室内湿帘侧与风机侧的采光。另外,湿帘是一种加湿效率比较高,加湿效果比较好的装置,特别是在冬季加温期间,温室一般湿度不够,需要加湿,但是传统的负压式风机湿帘降温装置设计,不能形成通过湿帘的空气内循环,使得湿帘不能作为加湿器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用于给温室进行降温和增加湿度,该降温装置包括顶窗电机、辐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侧窗挡板驱动机构、用于检测进风口侧窗挡板开度的角度传感器、进风口侧窗挡板、湿帘、湿帘幕供水电磁阀、风机、玻璃挡板、壳体、出风口、通风管、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顶窗出风口;所述温室的一侧墙开有室外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上铰接有进风口侧窗挡板,进风口侧窗挡板的开度由侧窗挡板驱动机构控制;湿帘与风机通过壳体连接,并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两侧,所述湿帘通过湿帘供水电磁阀控制出水;壳体上位于湿帘侧的上方设置玻璃挡板,玻璃挡板与温室具有室外进风口侧的侧墙形成温室室内进风口;所述风机与通风管相连通,通风管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辐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外;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内;所述温室顶部开有若干顶窗,顶窗上安装顶窗电机;所述顶窗电机、辐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湿帘供水电磁阀、进风口侧窗电机、风机、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侧窗挡板驱动机构包括弧形推杆齿条、进风口侧窗电机,所述侧窗电机安装在室外进风口处的温室侧墙外,侧窗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弧形推杆齿条的一端固定在进风口侧窗挡板上,齿轮与弧形推杆齿条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室外进风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的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侧墙与进风口侧窗挡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温室室内进风口上设有进风口防虫网。
进一步的,所述顶窗出风口上设有顶窗出风口防虫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1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扇叶收缩型制冷风扇
- 下一篇:公共场所智能化喷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