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反射镜的减震航拍云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1156.8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4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黎耀庭;俞爱林;李杰栋;张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47/08 | 分类号: | B64D47/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刘羽波;资凯亮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镜 云台外壳 减震 航拍云台 驱动装置 隔震 内隔 相机 采光口 航拍 镜架 本实用新型 反射镜反射 抖动影响 人手操控 操控 两级 上壁 成像 摄像机 转动 镜子 驱动 震动 飞机 | ||
一种带有反射镜的减震航拍云台,包括外隔震部、云台外壳、内隔震部、反射镜、驱动装置和相机;外隔震部设置于云台外壳的顶部;内隔震部设置于云台外壳的内部的上壁;反射镜通过镜架安装于内隔震部,驱动装置位于云台外壳的内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反射镜于镜架中转动;云台外壳的底部设有采光口,反射镜位于采光口的上方;相机安装于云台外壳的内部,相机位于反射镜反射方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带有反射镜的减震航拍云台,其通过两级隔震消除了绝大部分无人机传给镜子的震动,解决了无人机航拍中普遍存在的抖动影响成像的问题,并解决了目前无人机航拍需要人手操控飞机的同时操控摄像机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接云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反射镜的减震航拍云台。
背景技术
无人接拍摄常在拍摄三维逆向工程重建时使用,这样的三维重建用于单个大建筑,或者城市建筑群,等的大范围的区域建筑建模。三维建模以后可用于建筑整体规划、管理、消防安全规划等方面,而三维重建时候使用的图像数据对清晰度要求很高,现有的用于高清航拍的无人机,拍照像素普遍不高,而且现有的无人机拍摄效率也很低,需要人手动操控无人机的飞行并进行摄影,不能实现自动化拍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反射镜的减震航拍云台,其通过两级隔震消除了绝大部分无人机传给镜子的震动,解决了无人机航拍中普遍存在的抖动影响成像的问题,并解决了目前无人机航拍需要人手操控飞机的同时操控摄像机的弊端。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反射镜的减震航拍云台,包括外隔震部、云台外壳、内隔震部、反射镜、驱动装置和相机;
所述外隔震部设置于所述云台外壳的顶部;
所述内隔震部设置于所述云台外壳的内部的上壁;
所述反射镜通过镜架安装于所述内隔震部,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云台外壳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于镜架中转动;
所述云台外壳的底部设有采光口,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采光口的上方;
所述相机安装于所述云台外壳的内部,所述相机位于所述反射镜反射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外隔震部包括连接板、外隔震上板、外隔震下板、外隔震器和连接柱;
所述外隔震上板为环状的板体,所述连接板的底部通过连接柱与所述外隔震下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外隔震下板的底部通过连接柱与所述云台外壳的顶部连接;
所述外隔震器的安装与所述外隔震上板底部和外隔震下板的顶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外隔震器为钢丝隔震器。
进一步,所述内隔震部包括内隔震上板、内隔震下板和内隔震器;
所述内隔震下板的中部设有避空口,所述内隔震下板的四个端角带有向上凸起的连接件,所述内隔震下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云台外壳的内部的上壁连接;
所述内隔震器设于所述内隔震下板的顶部,所述内隔震上板的底部与所述内隔震器的顶部连接;
所述镜架的下部穿过避空口,镜架的顶部安装于所述内隔震上板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内隔震器为橡胶隔震球。
进一步,所述内隔震器的顶部通过卡扣卡接于所述内隔震上板的顶部,所述内隔震器的底部通过卡扣卡接于所述内隔震下板的底部。
进一步,还包括驱动装置支架,其安装与所述内隔震上板的底部;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支架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1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