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收器、安全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4255.1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6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晏殊;吴明伟;关俊峰;张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金杯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6 | 分类号: | B60R22/36;B60R2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收器 芯轴 第一连接器 安全装置 框架主体 锁止机构 传动轮 预紧 快速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 汽车安全带 安全隐患 动作转换 锁止结构 预紧机构 预紧结构 干涉 缓解 锁止 汽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收器、安全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安全带的技术领域,卷收器包括框架主体、芯轴、第一连接器、传动轮、预紧管和快速锁止机构;通过传动轮首先对于芯轴进行预紧动作后,在经过第一连接器对于芯轴进行锁止动作,由于预紧机构和锁止机构均位于芯轴和框架主体的一侧,当锁止机构完成后,向后续的限力动作转换后,缓解了对之后的限力阶段进行干涉,保证了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紧结构和锁止结构会对限力阶段进行干涉,导致卷收器的运动不稳定,导致无法进行稳定限力过程,造成对驾乘人员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乘员更好的保护,具有实用可靠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收器、安全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客户对汽车乘用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其质量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准,其中卷收器是汽车安全带的核心组件,占安全带成本的60%-95%。
现有技术中的卷收器包括,安全带由强度极大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具自锁功能的卷收器,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拉紧,当车辆万一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乘员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刻卷收器的自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摔出车外或碰撞受伤。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卷收器当进行预紧运动、锁止运动和限力动作的转换时,预紧结构和锁止结构会对限力阶段进行干涉,导致卷收器的运动不稳定,导致无法进行稳定限力过程,造成对驾乘人员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收器、安全装置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紧结构和锁止结构会对限力阶段进行干涉,导致卷收器的运动不稳定,导致无法进行稳定限力过程,造成对驾乘人员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卷收器,包括:框架主体、芯轴、第一连接器、传动轮、预紧管和快速锁止机构;
所述框架主体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芯轴的两端能够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芯轴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器远离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
所述预紧管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且所述预紧管内设有驱动介质,所述预紧管设置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传动轮对应,沿着所述传动轮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容置齿槽,所述驱动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出口端传输至所述容置齿槽内,以通过所述传动轮和所述第一连接器带动所述芯轴向织带回收方向旋转;
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圆周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快速锁止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齿形结构的一端,且所述快速锁止机构的一端位于所述预紧管的出口端处,沿着所述出口端传输的驱动介质能够带动所述快速锁止机构的一端转动,用于开启快速锁止机构,以通过所述快速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齿形结构啮合,以锁止所述芯轴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预紧机构罩盖;
所述预紧机构罩盖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预紧机构罩盖与所述框架主体的侧板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传动轮的容置空间,所述预紧管内的驱动介质能够通过所述预紧机构罩盖的顶部传输至所述传动轮的容置齿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快速锁止机构包括控制部、锁止棘爪和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金杯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金杯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4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