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载机线束固定杆压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1332.6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6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毛珠雄;张东晓;吕晨曦;郭婷婷;吕仕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聂智良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固定 下模具 下压 模具 固定模具 上模具 装载机 本实用新型 长方形槽 横向设置 压制模具 竖直方向运动 半圆柱状 底部中心 调整步骤 工作效率 螺栓连接 竖直设置 竖直向下 水平距离 圆柱状槽 平行度 弯曲段 圆心处 左侧面 紧挨 适配 折弯 压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线束固定杆压制模具,包括固定模具和下压模具,固定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底部和下模具顶部对应横向设置有半圆柱状槽A,上模具和下模具通过螺栓连接,下模具的槽A上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圆柱状槽B,槽B圆心处与槽A左端的水平距离与线束固定杆的弯曲段长度相同,槽B、槽A的半径均与线束固定杆的半径相适配,下压模具紧挨固定模具右端且可沿竖直方向运动,下压模具底部中心横向设置有长方形槽C,下压模具左侧面中部竖直设置有长方形槽D,槽C和槽D的宽度与线束固定杆的直径相同。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线束固定杆两端折弯后两端的平行度,压制后角度在规定范围内,省去对角度的调整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载机线束固定杆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线束固定杆是装载机工作机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与车架及与整机线束固定,线束固定杆通过两端折弯,焊接在车架上,在车架各个部位固定整机线束,在加工过程中,对线束固定杆两端折弯后的两端平行度要求较高,需保证压制后角度在一个相应范围内,两端角度位置不出现扭曲,现有加工方法中,先对其中一端压制成型,在压制另一端时,为保证两端压制后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线束固定杆的角度摆正比较困难繁琐,压制后两端平行度很难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最后导致无法焊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线束固定杆压制模具,包括固定模具和下压模具,所述固定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底部和下模具顶部对应横向设置有半圆柱状槽A,所述槽A右端延伸至固定模具外,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模具的槽A上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圆柱状槽B,所述槽B圆心处与槽A左端的水平距离与线束固定杆的弯曲段长度相同,线束固定杆总长度与一个弯曲段长度的差值和槽A的长度值相同,所述槽B、槽A 的半径均与线束固定杆的半径相适配,所述下压模具紧挨固定模具右端且可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下压模具底部中心横向设置有长方形槽C,所述槽C与槽A相对应,所述下压模具左侧面中部竖直设置有长方形槽D,所述槽C和槽D的宽度与线束固定杆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槽B的深度大于等于线束固定杆弯曲段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线束固定杆两端折弯后两端的平行度,压制后角度在规定范围内,省去对角度的调整步骤,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第一个弯前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第一个弯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第二个弯前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下模具拆开后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具的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压模具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具,2上模具,3螺栓,4线束固定杆,5下压模具,6槽A,7槽B, 8槽C,9槽D,10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未经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1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齿轮模具
- 下一篇:一种快速换模芯五金通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