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3622.4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6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阳市三星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27/02;B32B27/40;B32B27/12;B32B27/06;B32B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层 聚氨酯纤维层 底面 无纺布 中空腔 活性炭吸附层 本实用新型 清洁物表面 棒状气囊 导流槽 易去污 填充 擦拭清洁物 导出 去污 水渍 握持 变形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包括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内设置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填充有棒状气囊,所述海绵层的底面连接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底面连接有第一聚氨酯纤维层,所述第一聚氨酯纤维层的底面连接有第二聚氨酯纤维层。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聚氨酯纤维层底面导流槽的设置,能够在无纺布擦拭清洁物表面的时候提高其去污效果,并且导流槽能将清洁物表面的污水给导出,避免在清洁物表面留下水渍,此外通过棒状气囊在中空腔内的填充,海绵层的形状得以被保持,避免了因为使用时间变长导致的海绵层的变形,影响使用者的握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它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的。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它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现有的具有去污功效的无纺布的底面一般为平面设置,导致其去污效果有限,且对污水的导流效果较差,不易去除清洁物表面的污水,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经过多次的挤压去水,海绵层可能会变形,导致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具有去污功效的无纺布的底面一般为平面设置,导致其去污效果有限,且对污水的导流效果较差,不易去除清洁物表面的污水,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经过多次的挤压去水,海绵层可能会变形,导致无法使用,而提出的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包括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内设置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填充有棒状气囊,所述海绵层的底面连接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底面连接有第一聚氨酯纤维层,所述第一聚氨酯纤维层的底面连接有第二聚氨酯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聚氨酯纤维层的底面横向开设有多个导流槽,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槽之间等距均匀排布。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二到三毫米。
优选的,所述海绵层的高度为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棒状气囊的长度约为海绵层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海绵层、活性炭吸附层、第一聚氨酯纤维层、第二聚氨酯纤维层之间通过热压处理复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第二聚氨酯纤维层底面导流槽的设置,能够在无纺布擦拭清洁物表面的时候提高其去污效果,并且导流槽能将清洁物表面的污水给导出,避免在清洁物表面留下水渍;
2、通过棒状气囊在中空腔内的填充,海绵层的形状得以被保持,避免了因为使用时间变长导致的海绵层的变形,影响使用者的握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易去污的无纺布的侧视图。
图中:1海绵层、2活性炭吸附层、3第一聚氨酯纤维层、4第二聚氨酯纤维层、5中空腔、6棒状气囊、7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阳市三星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阳市三星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3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