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本振驱动功能的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3623.9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9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蒋佳佳;解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16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驱动电路 本振 第二驱动电路 本振模块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等幅同相 电路结构 输入端 大功率射频信号 八路输出信号 有效控制成本 模拟器 本实用新型 相位一致性 驱动 八路信号 本振输入 本振信号 驱动功率 输出 分路 分配 规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本振驱动功能的电路结构,包括本振模块,用于生成大功率射频信号;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本振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的本振模块的信号等幅同相分成八路信号;第二驱动电路组,包括8个相同的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的8个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的八路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该第一驱动电路的信号等幅同相分路。采用了该系统及方法,解决了Massive MIMO信道模拟器本振如何分配问题、本振驱动功率大小问题、本振输入相位一致性问题,使本振信号和结构的规划分配合理,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并且有效控制成本,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领域,尤其涉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仪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本振驱动功能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数据量日益增加,智能家居、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走入或即将走入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业务需求的急剧增长。现有的4G移动通信将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数据业务传输需求,因此研究新一代的5G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有超高效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和高密度无线网络技术。在无线传输技术方面主要有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全双工技术和毫米波通信技术;在无线网络技术方面主要有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技术。
作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MIMO技术已经用于LTE和WIFI等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一般来说,收发机装配的天线数越多,频谱效率和信道可靠性就也好。基站通过独立调节每根天线的相位,使多路信号在接收端进行同相叠加,从而达到提高接收信号强度的目的。
Massive MIMO技术不仅仅是通过在基站处增加天线的数量就可以成倍的提升无线通信的通信性能,此技术是移动蜂窝网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新型的能够提高系统频谱资源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的网络设计架构。
Massive MIMO信道模拟器是作为模拟Massive MIMO技术的一种仪器,可以模拟真实空间中的多径衰落、延迟扩展、多普勒衰落等影响通信质量的特性,为研究和模拟Massive MIMO技术提供了很好的信道模型。
本文基于一种5G Massive MIMO信道模拟器,此信道模拟器为128×8矩阵信道模拟器,有136个收发通道,即需要136个本振来驱动各个信道,如何给中136个通道提供本振信号成为本文的解决要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采用多路公分组合形式、具备内插放大器、具有对称形式的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本振驱动功能的电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本振驱动功能的电路结构如下:
该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本振驱动功能的电路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系统包括本振模块、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组,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本振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驱动电路组包括8个相同的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的8个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的八路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本振模块包括数控衰减器,与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包括一分八功率分配器,且该一分八功率分配器与所述的本振模块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放大器,所述的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一分九宽带功率分配器,所述的一分九宽带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36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牙通信装置
- 下一篇:单缆MIMO信号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