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密连接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1826676.6 申请日: 2018-11-07
公开(公告)号: CN208955265U 公开(公告)日: 2019-06-07
发明(设计)人: 李芳德;禹润田;田甜;李雷;尹航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R13/40 分类号: H01R13/40;H01R13/502;H01R13/52
代理公司: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代理人: 张彩珍
地址: 100015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插头壳 插座壳 铜针 线缆 水密连接器 线缆密封 插头铜针 插座螺母 线缆锁 压紧环 插座 紧扣 镶嵌 本实用新型 硫化处理 维修方便 普适性 实施性 插接 套插 套接 外壁 密封 贯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壳(1),所述插座壳(1)还包括插座铜针(2)、铜针套(3)和插座螺母(4),所述插座铜针(2)镶嵌在铜针套(3)内部,所述铜针套(3)插接在插座壳(1)内部,所述插座螺母(4)套接在插座壳(1)外壁;

插头壳(9),所述插头壳(9)还包括线缆锁紧扣(10)、线缆(11)、线缆密封套(12)和插头铜针(13),所述插头壳(9)一端固定安装有线缆密封套(12),所述插头壳(9)另一端的内部镶嵌有插头铜针(13),所述线缆密封套(12)内部插接有线缆(11),所述线缆(11)贯穿插头壳(9)的一端,所述线缆锁紧扣(10)将线缆(11)与插头壳(9)进行固定连接;

压紧环(8),所述插座壳(1)与插头壳(9)通过压紧环(8)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插座铜针(2)、铜针套(3)和插座壳(1)进行固定连接,组成水密连接器的插座,并通过插座螺母(4)固定在设备上;

其中,所述线缆锁紧扣(10)将线缆(11)与插头壳(9)进行连接固定形成水密连接器的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5),所述插座壳(1)固定在设备壳上,所述插座壳(1)上开有密封槽,所述插座壳(1)安装前将第一密封圈(5)安装至密封槽内,通过挤压第一密封圈(5)实现插座壳(1)与设备之间的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6)和第三密封圈(7),所述插头壳(9)上分别开有一道径向密封槽和一道轴向密封槽,通过挤压第二密封圈(6)和第三密封圈(7) 在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进行密封处理,将插头与插座依照铜针对应位置进行对插,插头铜针(13)会与插座铜针(2)产生接触,通过两者之间的接触将线缆(11)与设备进行了导通连接,依靠压紧环(8)将插头和插座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与第三密封圈(7)均为一种塑胶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插座铜针(2)为导电所需的传输介质,数据传输通过插座铜针(2)与设备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铜针套(3)为一种绝缘塑料,用于将插座铜针(2)进行隔离和绝缘,通过螺纹与插座铜针(2)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插座铜针(2)嵌入至铜针套(3)内部,二者之间为过盈配合,设备内的传输线与插座铜针(2)尾端进行焊接,将设备与插座铜针(2)进行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插头壳(9)和线缆锁紧扣(10)在与线缆密封套(12)配合处开设相应锥度的凹槽,装配时增大对线缆密封套(12)的挤压效果,增大线缆密封套(12)与其接触处面的接触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线缆锁紧扣(10)、线缆密封套(12)、线缆(11)和插头壳(9)组成连接器插头的一部分,所述线缆密封套(12)的穿线孔径略小于线缆直径,使线缆(11)在穿过线缆密封套(12)能够将其胀紧,进而再通过线缆锁紧扣(10)与插头壳(9)之间的螺纹紧固,进而挤压线缆密封套(12)发生变形,加大线缆密封套(12)与线缆(11)接触表面的接触力,实现插头端的固定与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插头铜针(13)嵌入在铜针套(3)内,二者为过盈配合,安装于插头壳(9)的另一端,将线缆(11)与插头铜针(13)尾端进行焊接,将线缆(11)与插头铜针(13)导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66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