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塑料滴管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7215.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7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冼肖英;吴洪业;陈华干;丁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B01L9/00 | 分类号: | B01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家恒 |
地址: | 54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塑料 滴管 收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塑料滴管收纳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存储室,所述存储室的内部设置有推管机构和顶管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中心腔室以及底面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存储腔室、第二存储腔室、第一滴管补给腔室和第二滴管补给腔室,可以使一次性塑料滴管按从高至低的惯性力滑动至补给槽内,然后通过推管机构将一次性塑料滴管水平推动至出管口区域;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按压升降杆即可将一次性塑料滴管竖直向上顶起、推送出出管口外。本结构的一次性塑料滴管收纳装置具有使用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特点,并且还可以避免一次性塑料滴管被污染、乱摆乱放、占地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滴管收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塑料滴管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塑料滴管在医院的检验科室经常会用到,用于吸取液体来进行观察和检验。
现有的一次性塑料滴管通常直接乱摆放或用一个笔筒状的收纳盒来进行放置,存在放置凌乱、占用空间,且干净未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滴管极易被弄脏和污染,导致无法使用,使用与收纳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收纳方便、使用便捷的一次性塑料滴管收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次性塑料滴管收纳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可拆装连接有盖子,在盖子上设置有供一次性塑料滴管弹出的出管口,在靠近出管口的壳体侧部设置有连接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推管机构和安装在连接壳体内的顶管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一次性塑料滴管的存储室,所述存储室包括中心腔室和分别分布在中心腔室两侧的m 个第一存储室、n个第二存储室,所述中心腔室与出管口连通且在中心腔室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隔板,在中心腔室的其中一端设有补给槽,所述补给槽与出管口相对,所述中心腔室以出管口作为一次性塑料滴管的出管端、以补给槽作为作为一次性塑料滴管的入管端,并且中心腔室、出管口和补给槽为同直线设置;其中m和n均为≥1的整数;
所述补给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滴管补给腔室和第二滴管补给腔室,第一滴管补给腔室、补给槽和第二滴管补给腔室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中心腔室相垂直,所述第一滴管补给腔室的其中一侧安装有隔板,第一滴管补给腔室的另一侧与各个第一存储室的出口相连通,且第一滴管补给腔室的底面为从高至低倾斜设置并以靠近补给槽的这一端为最低端;所述第二滴管补给腔室的其中一侧安装有隔板,第二滴管补给腔室的另一侧与各个第二存储室的出口相连通,且第二滴管补给腔室的底面为从高至低倾斜设置并以靠近补给槽的这一端为最低端;
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均与中心腔室相平行,各第一存储室和各第二存储室均通过隔板围设而成,且与出管口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出口,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的底面以出管口这一端作为始端从高至低倾斜设置;
所述推管机构安装在补给槽的侧部,用以将中心腔室内的一次性塑料滴管水平推入出管口区域内,所述顶管机构设置在连接壳体内,用于将位于出管口区域内的一次性塑料滴管推送出壳体外。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推管机构包括推板、水平推杆和气缸,所述水平推杆的一端与气缸连接,水平推杆的另一端与推板连接,所述推板上安装有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气缸的控制端电连接且传感器的感应端面向补给槽,用以检测补给槽内是否有一次性塑料滴管。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管机构包括升降杆、连接管、推拉弹簧、顶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管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U形管,所述推拉弹簧设置在U形管内,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伸入U形管的一端并与推拉弹簧接触,升降杆的上端穿出连接壳体的顶端;所述顶杆的底端伸入U形管的另一端并顶压在推拉弹簧上,顶杆的顶端位于出管口的下方且与一次性塑料滴管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顶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未经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7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