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管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0068.2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孙绍堂;席静茹;王宝汉;李倩;叶益春;郑姗姗;张浩;余润江;高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风 一体化管道 废气处理 零排放 全循环 回风转换装置 管道系统 废气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 回风管道 基础上将 空间占用 两条通路 送风管道 密封性 原设备 原污水 泄漏 废气 替换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业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管道系统,包括送回风转换装置和送回风一体化管道,送回风一体化管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送回风转换装置对应送回风一体化管道设置有两条通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送回风集成在一条管道,可以在原污水处理厂废气处理设备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改造,直接替换原设备上的送风管道,减少改造成本;也无需再多设置一条回风管道,减少场地的空间占用;同时送回风一体化管道可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减少泄漏废气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业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废气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气,经收集管道汇集收集主管,送到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气体,通过高于15米的排气筒高空排放。这种直接排放式,对周围环境存在着污染扰民的隐患,排放数据处于环保监管部门的实时监控之下。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异味气体在采用各种处理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后仍有废气逸散到空间,生产负荷的调整、突发事故造成的超标排放,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且,实际生产过程中,管道设置的不合理,一是增加空间的占用率,二是不能做到严格的密封,容易泄漏废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管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处理全循环零排放管道系统,包括送回风转换装置和送回风一体化管道、所述送回风一体化管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送回风转换装置对应所述送回风一体化管道设置有两条通路。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同心结构设置,第一通道作为内管,第二通道作为外管。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管道固定定位支撑条。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第一通道为回风管道时,第二通道为送风管道;当第一通道为送风管道时,第二通道为回风管道。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呈对半对称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第一通道为回风管道时,第二通道为送风管道;当第一通道为送风管道时,第二通道为回风管道。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同心结构设置时,所述送回风转换装置的两条通路也同心结构设置,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路与第二通道上连通。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呈对称设置时,所述送回风转换装置的两条通路也呈对称设置,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路与第二通道上连通。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送回风一体化管道之间通过插接件或法兰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送回风一体化管道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送回风集成在一条管路,可以在原废气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直接替换原设备上的送风管道,减少改造成本;
(2)无需再多设置一条回风管道,减少场地的空间占用;
(3)送回风一体化管道可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减少泄漏废气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送回风一体化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送回风一体化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0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