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1663.8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2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笑;酒涛;王山山;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万洋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5900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槽 极耳 深度检测装置 检测板 夹具 沉降孔 沉降 角处 圆角 本实用新型 检测装置 平行设置 沉降面 汇流排 检测面 两组 齐平 三排 上极 检测 观察 | ||
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检测板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沉降孔,检测板中部设有沉降面,沉降面上设有若干极耳槽组,沉降面的四个角处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5mm。所述沉降孔的半径是10mm。所述极耳槽组由两条平行设置的极耳槽组成,这两条极耳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19mm。所述极耳槽的长度是99mm,宽是8mm。所述极耳槽组为6组,分为三排,每排两组。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双12AH夹具上极耳的插入深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放置在夹具上,观察极耳与检测面是否齐平就可以判断极耳插入汇流排要求是否达到,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检测极耳插入汇流排深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极耳切刷后,虽然有此方面的工艺要求,但是没有办法保证极耳插入汇流排的深度,所以需要一种工具能够检测极耳插入汇流排的深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检测板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沉降孔,检测板中部设有沉降面,沉降面上设有若干极耳槽组,沉降面的四个角处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5mm。
所述沉降孔的半径是10mm。
所述极耳槽组由两条平行设置的极耳槽组成,这两条极耳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19mm。
所述极耳槽的长度是99mm,宽是8mm。
所述极耳槽组为6组,分为三排,每排两组。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双12AH夹具上极耳的插入深度。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放置在夹具上,观察极耳与检测面是否齐平就可以判断极耳插入汇流排要求是否达到,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检测板;2、沉降孔;3、极耳槽组;4、沉降面。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所述的一种极耳插入深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1,检测板1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沉降孔2,检测板1中部设有沉降面4,沉降面4与检测板1不在同一平面,向内凹陷,目的为了减轻整个检测板1的重量,沉降面4上设有若干极耳槽组3,沉降面4的四个角处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5mm。
所述沉降孔2的半径是10mm。
所述极耳槽组3由两条平行设置的极耳槽组成,这两条极耳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19mm。
所述极耳槽的长度是99mm,宽是8mm。
所述极耳槽组3为6组,分为三排,每排两组。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双12AH夹具上极耳的插入深度。
以双12AH夹具为例,检测时,只需要将该装置放置在夹具上,使沉降孔2套在夹具四角的立柱上,极耳进入极耳槽组3,观察极耳与检测面是否齐平就可以判断极耳插入汇流排要求是否达到,非常方便。
上述未提及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未做细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万洋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万洋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1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孔检测器
- 下一篇:一种测量较小盲孔深度的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