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漏微针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3962.5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坛明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44479 深圳大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园园 |
地址: | 524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针 围挡 精华液 矩形状 圆形状 本实用新型 导入装置 均匀排布 一体成型 防渗漏 渗入 泄漏 皮肤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漏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呈锥形的微针,所述基座的周围边沿设有围挡,所述围挡呈矩形状或圆形状,且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所述围挡的高度小于微针的高度,所述基座呈矩形状或圆形状,所述微针均匀排布形成阵列,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围挡能够有效阻挡精华液向四周泄漏,内部形成压力,使精华液快速、高效地渗入到皮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漏微针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针经皮给药受到普遍关注,其通过按压微针阵列的施针方式能够瞬间在皮肤角质层和表皮层产生大量微米量级大小的孔道,因此能够明显提高药物的渗透性,理论上应该适用于包括生物大分子药物在内的任何药物而不受分子量大小、药物极性、熔点等的限制,从而为这些药物采用经皮给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刺入皮肤以前,如果已经在微针阵列尤其是针尖的表面覆盖了药物,则可称其为微针经皮贴剂;此外,也可将微针阵列直接刺入皮肤后移开,然后再涂敷药物于施针处通过其自行扩散给药。由于微针锋利短小、给药部位在体表并没有触及神经组织和血管,因此不会产生疼痛和出血现象,且微创的小孔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自动愈合;采用微针给药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灵活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所以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微针导入是目前一种常用的美容手段,即通过微针刺破皮肤角质层而不穿过真皮层,将精华液导入,而达到美容的目的,目前通常采用两种手段,一种是刺破注入,另一种是刺破使精华液渗入。
通常后者因其基板为平面,精华液涂抹在皮肤表面,晶片打下去时,会造成精华液向四边泄漏,渗入效果差,精华液流失量大,较为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漏微针导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漏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呈锥形的针体,所述基座的周围边沿设有围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挡呈矩形状或圆形状,且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挡的高度小于针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呈矩形状或圆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体均匀排布形成阵列,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针体,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形成纵横交错的引流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防渗漏微针导入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呈锥形的微针,所述基座的周围边沿设有围挡,在使用时,围挡能够有效阻挡精华液向四周泄漏,内部形成压力,使精华液快速、高效地渗入到皮肤。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基座;2、针体;3、围挡;4、凸块;5、引流槽;6、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坛明,未经何坛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3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芒硝袋
- 下一篇:一种药物均匀分布导入的微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