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5095.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2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婷婷;钱立芳;赵清华;刘晶晶;姚雪莲;朱敏;周文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G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7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组合式 清除器 弹簧 血痂 避让孔 滑槽 本实用新型 防护机构 转向操作 夹板 便捷性 未使用 钝角 尖角 钳柄 医护 暴露 拓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包括夹板、钳柄、第一滑槽、尖角掀痂针、第一弹簧、第一避让孔、第二滑槽、钝角掀痂针、第二弹簧、第二避让孔,该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双向组合式设计,能够提高操作便捷性,方便医护人员转向操作,拓展了临床的实用性,其次因采用弹簧回缩防护机构,能够避免掀痂针未使用前处于暴露状态,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最终达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
背景技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基础。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方法有3种。
美国肾病基金会血管路径临床指南明确推荐钝针扣眼穿刺法,并认为它是目前防止内瘘闭塞及血管瘤形成的最佳方法。
所谓扣眼穿刺就是每次穿刺由同一护士进行,且还需要保证同一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和同样的进针深度,当进行8~12次的穿刺后,即可实现隧道的形成。
根据上述,目前临床在进行扣眼穿刺法前,需要将扣眼进行掀开,而现有传统采用利器针头进行操作,这样也容易造成针刺伤风险,加大操作隐患,更不便对掀开的血痂进行很好的夹持撕除,与此同时,临床长期卧床患者,身体局部区域因受到长期压迫,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而目前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皮肤压疮进行换药时,不仅无法方便对坏死组织、皮肤、血痂进行祛除,此外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终极大制约了临床的推广应用,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向组合式血痂清除器,包括夹板、钳柄、第一滑槽、尖角掀痂针、第一弹簧、第一避让孔、第二滑槽、钝角掀痂针、第二弹簧、第二避让孔,所述的钳柄位于夹板内部左侧,所述的钳柄与夹板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滑槽位于夹板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滑槽为矩形腔体,所述的尖角掀痂针贯穿第一滑槽内部右侧,所述的尖角掀痂针与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贯穿于尖角掀痂针外壁,所述的第一弹簧与尖角掀痂针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避让孔位于夹板内部上端,所述的第一避让孔为矩形通孔,所述的第二滑槽位于夹板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二滑槽为矩形腔体,所述的钝角掀痂针贯穿第二滑槽内部右侧,所述的钝角掀痂针与夹板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贯穿于钝角掀痂针外壁,所述的第二弹簧与钝角掀痂针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避让孔位于夹板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二避让孔为矩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夹板内部上端还设有螺栓,所述的螺栓与夹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钳柄内部右侧上端还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为螺纹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钳柄外壁上下两端还设有防滑纹,所述的防滑纹与钳柄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尖角掀痂针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推柄,所述的第一推柄与尖角掀痂针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钝角掀痂针底部左侧还设有第二推柄,所述的第二推柄与钝角掀痂针一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池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5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护理专用包
- 下一篇:一种肾内科血液透析导管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