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7912.4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4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康;李宝泰;薛宇泽;樊占龙;张廷会;赵彦涛;胡彦军;申茂;韩元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00;F24T1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71001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仓 换热 本实用新型 毛细管 地热井下换热器 中心管 外围 工作性能稳定 采暖效率 高温地层 专利设计 进水管 连通 穿过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包括底部集水仓、冷水集水仓、外围毛细管、中心管,所述底部集水仓顶部与冷水集水仓底部通过外围毛细管连通,中心管贯通穿过冷水集水仓,连接至底部集水仓内,所述冷水集水仓设置进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简单合理,介质通过毛细管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延长了换热时间,是介质充分与高温地层进行换热,采暖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开发和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洁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等优点。浅层地热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般小于200米的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热能,是由地球内部能量传导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而产生,但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且温度随季节变化很小,温度多年几乎无变化,一般低于25℃,为低品质热能,浅层地热能一般是通过热泵技术进行开采利用,即利用高位能,如电能等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地源热泵正是利用了浅层地热能作为冷热源进行热量提取与释放。
国内目前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为两种模式,一是开采抽取地下热水模式,即从数十米至数千米深的地下将热水抽出,再经过地面设置的换热系统将热能提取,该模式对地下水消耗过大,热水在抽取到地面的过程中消耗热能多,资源利用率低,且回灌困难等问题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现已不提倡;二是无干扰地热模式,该模式就是取热不取水,通过钻井向地下深部热储层钻孔,然后在孔中放置换热器,通过介质在换热器内循环吸热,将地层的热量带上地面利用,但其为单组换热器,由于地下水自然流速缓慢,影响其吸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阐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在无干扰地热利用模式中使用,通过不抽取地下水的闭式循环换热方式,实现介质充分与高温地层进行换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热井下换热器,包括底部集水仓、冷水集水仓、外围毛细管、中心管,所述底部集水仓顶部与冷水集水仓底部通过外围毛细管连通,中心管贯通穿过冷水集水仓,连接至底部集水仓内,所述冷水集水仓设置进水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的横截面积小于中心管的横截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数量至少在三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中心管的横截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在于底部集水仓和冷水集水仓的接口部位设置密封胶垫。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部集水仓、冷水集水仓横截面分别为圆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冷水集水仓顶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管位于底部集水仓和冷水集水仓中心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管内、外壁的表面分别涂设隔热保温涂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以中心管为圆心,形成环形排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均匀设置在中心管周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围毛细管外径220mm,厚度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管外径480mm,厚度4mm。
本实用新型具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简单合理,介质通过毛细管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延长了换热时间,是介质充分与高温地层进行换热,采暖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7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品热转化为高品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封闭式石墨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