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面素混凝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3501.6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0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廖松平;彭其兵;李全智;郭萍;凤敏;孙阳阳;张轩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高芳;晁璐松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面板 素混凝土桩 素混凝土结构 下表面 垫梁 混凝土叠合层 褥垫层 上端 下端 浇筑 本实用新型 横向平行 间隔设置 倾斜方向 水平要求 支模方式 传统的 两排 组垫 施工 | ||
一种斜面素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桩和褥垫层;素混凝土桩至少有两排、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该素混凝土桩的高度沿横向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排降低;褥垫层设置在每排素混凝土桩顶部;斜面素混凝土结构还包括倾斜搭设在素混凝土桩之间的预制面板;预制面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一组垫梁;垫梁沿预制面板的倾斜方向设置,且垫梁下端与预制面板下端之间留有间距,垫梁上端与预制面板上端之间留有间距;预制面板的下表面上侧浇筑有上混凝土叠合层;预制面板的下表面下侧浇筑有下混凝土叠合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的支模方式对材料和操作人员水平要求高,质量不易控制,劳动强度大,工期长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面素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建筑越来越复杂多样,设计也变的新颖多变,很多工程涉及到斜面素混凝土施工,由于传统斜面素混凝土施工采用支模的方式存在如下缺陷:劳动强度大,工人操作水平要求高,支模浇筑方式浇筑混凝土容易跑模和形成冷缝以及搭设模板的工期长。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也逐渐加大,因此装配整体式结构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地基与基础施工时候,装配整体式结构依然存在整体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面素混凝土结构,要解决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支模的方式对材料和操作人员水平要求高,质量不易控制,劳动强度大,工期长以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面素混凝土结构,包括有埋设在天然地基中的素混凝土桩和设置在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所述素混凝土桩至少有两排、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并且该素混凝土桩的高度沿横向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排降低;其中,每排素混凝土桩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褥垫层对应设置在每排素混凝土桩的顶部;
所述斜面素混凝土结构还包括有预制面板;所述预制面板倾斜搭设在素混凝土桩之间,其中预制面板的上端面与最高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顶面平齐,预制面板的下端面支撑在最低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上;所述预制面板的下表面上、沿纵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一组垫梁;其中每根垫梁沿预制面板的倾斜方向设置,且垫梁的下端与预制面板的下端之间留有间距,垫梁的上端与预制面板的上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垫梁的下表面贴设在其下方的天然地基上,并且垫梁在对应中间排的素混凝土桩的位置处,支撑在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上;所述预制面板的下表面上侧、位于垫梁的上端与最高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之间的位置处浇筑有上混凝土叠合层;所述预制面板的下表面下侧、位于垫梁的下端与最低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褥垫层之间的位置处浇筑有下混凝土叠合层。
优选的,在最低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上、位于预制面板向外滑移的方向上设置有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的顶部、沿纵向间隔设有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的一端抵设在预制面板的外侧,横向支撑另一端通过预埋在混凝土垫层中的锚固筋固定。
优选的,中间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面向预制面板一侧的侧面为斜面,并且该斜面与垫梁的下表面相贴合;位于最高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与最低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之间的天然地基表面为斜面,该斜面与垫梁的下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预制面板为钢筋混凝土板,在预制面板上设有用以吊装的吊环。
优选的,所述上混凝土叠合层的下表面为斜面,且与垫梁的下表面平齐;所述下混凝土叠合层的下表面为斜面,且与垫梁的下表面平齐。
优选的,预制面板的长度与设计最高排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与最底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之间的间距相适应;垫梁的上端与预制面板的上端之间的间距为350mm~600mm;垫梁的下端与预制面板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为300mm~550mm。
优选的,最高排的素混凝土桩顶部的褥垫层的厚度为250mm~3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3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林业工程护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公路施工用路基边坡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