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接地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0715.6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3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叶爱华;阙胜和;吕国全;黎紫玲;许远林;胡烈良;刘世华;邹勤朴;曾景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B65H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组件 接地体 支架组件 软铜芯线 接地针 多股 接地棒 本实用新型 缠绕 分开存放 滑动连接 一端连接 作业效率 侧面 保管盒 尖锐端 接地件 接地线 连接板 收放线 取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地针,涉及接地件的技术领域。多功能接地针包括接地体、第一绕线组件、第一支架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接地体一端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接地体另一端为尖锐端;第一绕线组件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一端的一侧面;第一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第二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二绕线组件上。解决了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棒缠绕、接地线保管盒存放,接地棒与多股软铜芯线、接地针分开存放,取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进行缠绕,通过两个支架组件对接地棒进行固定,收放线时间短,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接地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线路作业时,经常会使用接地线接地,以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接地线的结构包括:接地棒、多股软铜芯线和接地针。使用时,需要将多股软铜芯线取下,将接地针作为接地体打入大地,用接地棒上的夹头固定到已停电确认无电压的设备上,作业人员才能进行作业。
接地线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收纳存放。多股软铜芯线的存放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使用接地棒缠绕存放,存放时,只需要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在接地棒上,避免了多股软铜芯线凌乱;另一种方式是使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存放时,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在接地线保管盒内的固定支架上,以完成进行收纳存放。
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接地棒缠绕存放的方式,由于接地棒的直径小,多股软铜芯线缠绕接地棒后,多股软铜芯线的收放线时间长,使用起来不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的方式,由于固定支架上的两个支架间的距离大,收放时间虽然比使用接地棒收纳时间缩短,但是,为确保多股软铜芯线的安全,保管盒采用铁制材料制作,重量比较沉,每次使用需要搬运保管盒,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
另外,接地棒存放时,需要与多股软铜芯线、接地针分开存放,使用时,需要寻找安装,造成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地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棒缠绕存放,收放线时间长;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接地线保管盒的重量沉,需要多次搬运,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以及接地棒与多股软铜芯线、接地针分开存放,取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地针,包括接地体、第一绕线组件、第一支架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
接地体一端的连接板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接地体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
第一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一端的一侧面;第一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的另一侧面;
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并且第二绕线组件能够定位在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一端;第二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二绕线组件上。
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第一弯折管;
第一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第一弯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堵头;
第一弯折管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锁紧扣;
第一支撑板的一面固定连接在接地体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一锁紧扣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
进一步的,第一锁紧扣内连接有第一防护套。
进一步的,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第二弯折管和滑动件,接地体上设有纵向滑槽和第一定位槽;
纵向滑槽为沿着接地体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或者,纵向滑槽为沿着接地体的外周面形成的直槽;
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0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