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逃逸分析多点采样与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0958.X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宇峰;薛建明;傅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3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三通阀 标定 测点 泵前过滤器 氨逃逸 取样泵 探头箱 烟道 本实用新型 多点采样 分析单元 分析系统 固定法兰 燃煤电站烟气 管路切换 脱硝系统 气气源 取样点 分析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电站烟气脱硝系统的氨逃逸分析多点采样与分析系统,包括探头箱、测点切换三通阀、泵前过滤器、取样泵、标定切换三通阀、分析单元;探头箱、测点切换三通阀、泵前过滤器、取样泵均为多个,一一对应;探头箱的前端分别设有固定法兰,通过固定法兰与烟道相连,后端与对应的测点切换三通阀的一端相连;各测点切换三通阀的另两端分别与标定切换三通阀的一端和对应的泵前过滤器相连;标定切换三通阀的另两端分别与标定气气源和分析单元相连;取样泵与烟道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能通过管路切换,灵活选取取样点,便于掌握烟道内各点的氨逃逸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涉及一种燃煤电站烟气脱硝系统氨逃逸分析多点采样与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耗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SO2、SO3等是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质。严格控制燃煤电站NOx、SO2、SO3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需求,更是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需求。
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15年12月11日发布《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在2020年以前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烟气中烟尘、SO2、NOx的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为10mg/Nm3、35 mg/Nm3、50mg/Nm3,对燃煤电厂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近年来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基本已原有的针对单一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为基础,即针对煤燃电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多种污染物,主要采用末端治理的方法控制其排放,即在燃烧设备的尾部串联安装脱硝、除尘和脱硫设施,随着环保要求逐渐严格,在串联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效,系统日趋复杂,烟道阻力随之增大,烟道通风能耗也随之增大,另外设备投资、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也都随之大幅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环保设备的投运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如SCR系统导致的氨逃逸会增加省煤器等下游设备的阻塞风险)其不合理性日渐呈现。因此,研究开发新兴的燃煤电站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控制技术,既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燃煤电站烟气脱硝普遍采用SCR烟气脱硝技术,在省煤器后、空预器前增加SCR反应器,喷入氨气作为还原剂,还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氮气和水。由于喷入的氨气存在一定的过量,会导致氨气逃逸现象的发生,燃煤电站SCR系统在原有标准下运行的脱硝效率在90%左右,对氨气逃逸的限值是在3ppm以下,燃煤电站SCR反应器自身的尺寸较为庞大,氨逃逸控制较为困难,在而运行脱硝效率的提高之后,对氨气逃逸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氨逃逸检测系统是对氨逃逸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原有的氨逃逸检测系统在每个反应器后仅设置一个氨逃逸采样点,用经验统计的方法来控制喷氨量,达到控制氨逃逸的目的。随着对脱硝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部分电厂设置了多套氨逃逸采样与分析系统,设备购置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显著上升。也有部分电厂采用公用母管、多支管的方式对烟气进行采样,采用阀门控制的方式分别选择采样点,这样做的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切换过程中的氨逃逸数据响应较慢,在切换的过程中对控制系统提供的测量数据都是无效数据;2、脱硝系统运行在高飞灰环境下,对于切换为不工作的管道,管道中的烟气处于静止状态,烟气中的飞灰发生沉积,容易阻塞管路;3、多支管同时取样时无法判断数据有效性,支管发生阻塞时难以排查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燃煤电厂提供一种成本可接受、及时响应、运行稳定的多点氨逃逸采样与分析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0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废气检测的废气收集装置
- 下一篇:光谱分析样品的制备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