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热器及制冷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1585.8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李金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0/06 | 分类号: | F25B4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利;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管 冷媒介质 换热腔 制冷循环系统 回热器 贴合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热效率 传导 内开 | ||
1.一种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41),所述本体(41)内开设有换热腔(411);
第一换热管(42),所述第一换热管(42)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换热腔(411)内;
第二换热管(43),所述第二换热管(43)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换热腔(411)内;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管(42)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相互贴合,且两者分别通入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冷媒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42)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均为螺旋管,所述第一换热管(42)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相互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40)还包括固定管(44),所述固定管(44)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换热腔(411)内,所述第一换热管(42)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均套装于所述固定管(4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44)的两端均穿出所述换热腔(411)外,所述第一换热管(42)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的两端均穿出所述固定管(44)的两端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40)还包括载流剂,所述载流剂充注于所述换热腔(4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1)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换热腔(411)与外界之间的第三进口(412)及气体出口(4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三进口(412)的位置低于所述气体出口(413)的位置。
8.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冷却机构、蒸发器(20)、第一节流机构(30)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热器(40),所述压缩冷却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42)的第一进口(421)连通,所述第一节流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42)的第一出口(422)及所述蒸发器(20)的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器(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的第二进口(431)连通,所述压缩机冷却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3)的第二出口(43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系统(100)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所述第二节流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冷却机构与所述第一进口(421)连通的一端及所述本体(41)的第三进口(41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冷却机构包括低压级压缩冷却机构及高压级压缩冷却机构,所述低压级压缩冷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432)及所述高压级冷却机构连通,所述高压级压缩冷却机构未与所述低压级压缩冷却机构连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421)连通,所述本体(41)的气体出口(413)与所述高压级冷却机构与所述低压级压缩冷却机构连通的一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15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及其翅片型板管蒸发器
- 下一篇:一种分配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