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型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2396.2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歌;阿古·达木;黄护林;黄世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G1/055 | 分类号: | F02G1/055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徐伟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换热器 燃烧室 燃烧器 空气腔 烟气腔 连通 斯特林发动机 上空气通道 下空气通道 空气通道 烟气通道 燃气 本实用新型 热效率 交错间隔 占用空间 换热板 换热器 热气机 上侧边 下侧边 旋流器 烟气排 周向壁 叠合 多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型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器,属于热气机领域。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室、旋流器、板式换热器、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在燃烧器内分为位于板式换热器上方的环形上空气通道和位于板式换热器下方的环形下空气通道,板式换热器成环形并作为燃烧室的周向壁,板式换热器由多片换热板叠合形成交错间隔的烟气腔道和空气腔道,烟气腔道朝燃烧室的内侧构成燃烧室的烟气排出通道,烟气腔道在燃烧室的外侧与烟气通道连通;空气腔道在板式换热器的上侧边与上空气通道连通,空气腔道在板式换热器的下侧边与下空气通道连通。该燃烧器可以显著减少换热器占用空间并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型斯特林机燃烧器,属于热气机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型斯特林发动机运行过程安静、平稳和燃烧充分,燃料多样且来源丰富,包括天然气、氢气以及沼气等,是一种兼具环保性和多样性的热气机。燃烧室是为燃气型斯特林机提供热源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斯特林发动机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在燃气型斯特林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排烟热损失是各种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处理好排烟热损失是减少斯特林发动机机热损失的关键。现有对于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多通过管道将余热用于其他方面,如加热水等,并不能直接用于提升燃烧室燃烧效率。部分将回收烟气余热用于空气预热的燃烧装置,如蓄热式燃烧系统,结构复杂且需要占用较大空间。板式换热器具有许多优点,包括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质量轻,耐高温高压等。以往的板式换热器在组装后多为长方体,占用空间较大;而且换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将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燃烧器内部的燃气型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器,从而减少板式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并提高燃烧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型斯特林发动机燃烧器,包括燃烧室、旋流器、板式换热器、烟气通道和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燃烧器内分为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上方的环形上空气通道和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下方的环形下空气通道,所述板式换热器形成环形并构成所述燃烧室的周向壁,所述板式换热器由多片换热板叠合形成交错间隔的烟气腔道和空气腔道,所述烟气腔道在所述板式换热器朝向所述燃烧室的内侧构成所述燃烧室排出烟气的出口通道,所述烟气腔道在所述板式换热器朝向所述燃烧室的外侧边与所述烟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腔道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侧边与所述上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腔道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侧边与所述下空气通道连通;使用时,所述烟气腔道内的烟气沿所述燃烧室的径向由里向外流动,所述空气腔道内的空气沿所述燃烧室的轴向由下向上流动。
所述换热板相对所述燃烧室的内外两侧边形成两条第一折边,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侧形成两条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在空间上分别处于彼此相互垂直的二个面内;相邻二块所述换热板彼此互为镜像的对合并形成面对面对合和背靠背的二种对合;所述面对面对合的相邻两块换热板之间形成所述空气腔道,且该两块换热板的第一折边在对合接缝处焊接;所述背靠背对合的相邻两块换热板之间形成所述烟空气腔道,且该两块换热板的第二折边在对合接缝处焊接。
进一步,所述换热板的板面上还制作有波纹状筋条,所述波纹状筋条在所述板面上呈斜向布置并把板面分隔为三个区域,上下各二个呈三角形的光板区和和中间呈平行四边形的波纹区。
进一步,所述换热板的光板区还制作了间隔排列的分别朝向所述换热板的两侧板面的凸起和凹缺。
进一步,所述换热板的板面呈弧面。
进一步,所述上空气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旋流器的进气口,所述上空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空气出口连通,所述下空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空气入口连通,所述下空气通道的进口外接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2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