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肛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2448.6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5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纳;张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洗管道 三腔导管 弧形头 气囊 出水通道 固定机构 上端 引流管 肠道 肛管 伞形 上环 下环 气管 连通 本实用新型 肠道组织 充气管道 充气接头 冲洗接头 顶端设置 内部设置 清洗机构 外接气源 大便 倾倒口 收集器 侧孔 侧漏 充气 挂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肛管装置,包括引流管、三腔导管、冲洗管道、弧形头、出水通道、冲洗接头、侧孔、伞状固定机构、挂钩、收集器、倾倒口和清洗机构,所述引流管上端设置有三腔导管,所述三腔导管内部设置有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上端相对于三腔导管顶端设置有弧形头,且弧形头内部开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冲洗管道连通,通过弧形头的设置,使得插入时,不会戳伤肠道,同时能够将肠道组织打开,起到更好扩张肠道的作用;通过伞形固定机构的设置,将外接气源与充气接头连通,气体经过充气管道进入下环气囊,再经过气管进入上环气囊,使得下环气囊、气管和上环气囊充气呈伞形扩张,内部进行固定方式,从而防止大便侧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肛管装置。
背景技术
肛管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在手术后需利用肛管将肠道粪便引流出,但现有技术中存有以下问题:1.根据肿瘤切除范围肛管放置肠管内的长度是五到十公分,但是现肛管总长四十公分,暴露在肛门外的肛管硬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压伤,且舒适度非常差;2.患者大便会从肛管边上渗漏出来;3.固定困难,管路容易脱出,管路脱出后从新放置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设计一种肛管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肛管装置,包括引流管、三腔导管、冲洗管道、弧形头、出水通道、冲洗接头、侧孔、伞状固定机构、挂钩、收集器、倾倒口和清洗机构,所述引流管上端设置有三腔导管,所述三腔导管内部设置有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上端相对于三腔导管顶端设置有弧形头,且弧形头内部开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冲洗管道连通,所述冲洗管道下端相对于引流管一侧设置有冲洗接头,所述三腔导管外部开设有侧孔,所述三腔导管下部设置有伞状固定机构,所述伞状固定机构包括下环气囊、上环气囊、气管、弹性膜、充气管道和充气接头,所述下环气囊上侧设置有上环气囊,所述上环气囊与下环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管上端与上环气囊下端连接,所述气管下端与下环气囊上端连接,所述上环气囊和下环气囊之间相对于气管一侧设置有弹性膜,所述下环气囊下端一侧连接有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下端连接有充气接头,且充气接头位于引流管一侧,所述引流管下部一侧设置有挂钩,所述引流管下端设置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下端中部设置有倾倒口,所述收集器内部上壁一侧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壳体、通孔、转轴、托盘、叶片、进水接头、挡片和弹簧,所述壳体外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壁中央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上端周向设置有叶片,所述壳体上端一侧设置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内壁一侧铰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下端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进水接头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腔导管上部和收集器侧壁均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管道和充气管道一端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端与壳体连接端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下端套设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弧形头的设置,使得插入时,不会戳伤肠道,同时能够将肠道组织打开,起到更好扩张肠道的作用;
2.通过伞形固定机构的设置,将外接气源与充气接头连通,气体经过充气管道进入下环气囊,再经过气管进入上环气囊,使得下环气囊、气管和上环气囊充气呈伞形扩张,内部进行固定方式,从而防止大便侧漏;
3.通过清洗机构的设置,水源与进水接头连接向内注水,水流冲击叶片带动托盘和转轴转动,从而使得水流在壳体内转动,再由通孔向外流出,增加的水流冲击效果,从而能够对收集器内部进行清洁,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挡片的设置,在弹簧的作用下将挡片顶出与进水接头内壁接触,防止臭气散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2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颈内静脉治疗血栓的溶栓导管装置
- 下一篇:可拆换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