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固定的先张法预应力新型生态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2560.X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8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辉;董伟东;杨晓彬;周艳文;冯三苟;林丽华;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48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350016 福建省福州市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套 管桩 转轴 新型生态 第二管 固定的 本实用新型 螺栓 施工成本 限位凸台 转轴连接 固定桩 圆弧槽 土层 下陷 拔出 拨杆 卡爪 棱台 爪槽 桩体 建筑物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先张法预应力新型生态管桩,包括第一管桩套、第二管桩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六转轴、第一桩套槽、桩套尖、圆弧槽、固定桩帽、管桩桩体、管桩棱台、限位凸台、爪槽、卡爪、拨杆、第七转轴和第二桩套槽,所述第一管桩套一侧设置有第二管桩套,且第一管桩套一侧开设有第一桩套槽,所述第二管桩套与第一桩套槽对应一侧开设有第二桩套槽,所述第二桩套槽内侧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转轴、第四转轴连接,该新型生态管桩,通过增加与土层之间的侧阻力,减少了管桩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的下陷和拔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的先张法预应力新型生态管桩。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土质松软的地质结构,地基承载力小,建筑物容易下陷,此时需要预先将管桩打入土层中,通过管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现有技术中的管桩,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接桩延伸管桩长度,直至管桩底端接触到坚硬土层,此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管桩,增加了施工成本,且管桩长度增加后,打桩过程中容易断桩,另外,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管桩与土层之间侧阻力小,管桩容易被拔出,导致建筑物倾倒,因此,设计一种便于固定的先张法预应力新型生态管桩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先张法预应力新型生态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先张法预应力新型生态管桩,包括第一管桩套、第二管桩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六转轴、第一桩套槽、桩套尖、圆弧槽、固定桩帽、管桩桩体、管桩棱台、限位凸台、爪槽、卡爪、拨杆、第七转轴和第二桩套槽,所述第一管桩套一侧设置有第二管桩套,且第一管桩套一侧开设有第一桩套槽,所述第二管桩套与第一桩套槽对应一侧开设有第二桩套槽,所述第二桩套槽内侧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转轴、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四转轴通过第三连杆与第六转轴连接,且第六转轴通过第四连杆与第五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管桩套与第二管桩套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爪槽,且爪槽内侧通过第七转轴与卡爪连接,所述卡爪一侧通过焊接与拨杆连接,且拨杆一侧设置有管桩桩体,所述管桩桩体外侧设置有若干管桩棱台,且管桩棱台顶部通过焊接与限位凸台连接,所述限位凸台顶部通过焊接与固定桩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五转轴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桩套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桩套与第二管桩套内侧均开设有圆弧槽,且圆弧槽通过配合与管桩桩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均通过配合与第一桩套槽和第二桩套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拨杆均通过配合与爪槽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管桩桩体挤压第一管桩套与第二管桩套向土层外侧张开,将土层压实,增加第一管桩套与第二管桩套与土层的侧阻力,有效提高管桩对建筑物的承载力,减少施工过程中管桩的长度和数量,节约成本;
2.管桩桩体外侧设置有管桩棱台,管桩棱台受到拨杆阻挡,可以有效防止管桩桩体向外拔出,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可以防止管桩被拔出土层,导致建筑物倾倒;
3.第一管桩套与第二管桩套外侧卡爪伸入土层,牢牢抓住土层,防止第一管桩套与第二管桩套下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25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