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副水箱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4089.8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8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杜雪梅;韩洪斌;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子青;刘芳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腔 增压器冷却系统 外壳体组件 补水接口 发动机冷却系统 连通 副水箱 隔断 本实用新型 补水管路 冷却液 冷却液加热 散热效果 汽车 储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水箱及汽车。其中,副水箱包括:包括外壳体组件;外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相互隔断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且外壳体组件设有与第一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补水接口、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的第二补水接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体组件内形成相互隔断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且第一储液腔通过第一补水接口与增压器冷却系统的补水管路连通,第二储液腔通过第二补水接口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补水管路连通,利用两个隔断的储液腔分别储存增压器冷却系统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不会将增压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加热,提高了增压器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水箱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增压发动机将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预先进行压缩,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增压器冷却系统冷却后进入进气歧管。增压器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温度在50℃~60℃左右。同时,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散热,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温度在90℃~100℃之间。
副水箱是汽车内部各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温度高冷却液膨胀时,副水箱为冷却液提供储存空间;当各冷却系统缺少冷却液时又将冷却液补充回各冷却系统。现有的副水箱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后形成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且下壳体设有与与容纳腔连通的补水接口,补水接口同时与增压器冷却系统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补水管连通。
但是,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高于增压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将增压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加热,降低了增压器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水箱及汽车,以解决增压器冷却系统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共用一个副水箱,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高于增压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将增压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加热,降低了增压器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水箱,其包括外壳体组件;所述外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相互隔断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且所述外壳体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补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的第二补水接口。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其中,所述外壳体组件包括:第一下壳体、第二下壳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下壳体和所述第二下壳体固定连接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第一下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储液腔,且所述第一下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补水接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第二下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储液腔隔断的所述第二储液腔,且所述第二下壳体设有所述第二补水接口。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其中,所述上壳体包括上外壳以及设置在上外壳内部的隔板组件,且所述隔板组件将所述上外壳分隔成第一上容腔和第二上容腔;且所述第一上容腔和所述第一下壳体的容腔形成所述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二上容腔和所述第二下壳体的容腔形成所述第二储液腔。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其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隔热间隙,所述隔热间隙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上容腔和所述第二上容腔。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其中,所述上外壳的侧壁设有第一除气管口、第二除气管口和第三除气管口,且所述第一除气管口与所述第一上容腔连通,所述第二除气管口和所述第三除气管口与所述第二上容腔连通。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其中,所述上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上容腔连通的水箱盖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上容腔连通的压力水箱盖接口;所述副水箱还包括:与所述水箱盖接口连接的水箱盖,以及与所述压力水箱盖接口连接的压力水箱盖。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其中,所述副水箱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下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下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4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汽车水室的水室盖
- 下一篇:连接法兰及其水冷机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