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1636.5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3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管玉贵;宋化龙;朱喆;赵礼浩;冯钊飞;宋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B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侯立曼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雨水储存装置 壳体 雨水处理装置 进水口 滤水 雨水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城市雨水 过滤装置 循环系统 出水口 砾石层 海绵 雨水 公共设施使用 出水口处 从上至下 污物收集 循环利用 依次设置 土壤层 植被层 城市道路 侧壁 料斗 滤网 内壁 沙层 通畅 水资源 市政 保证 | ||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截污过滤装置、雨水储存装置及雨水处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土壤层、滤水沙层及滤水砾石层,雨水储存装置设置于滤水砾石层的下方,截污过滤装置设置于雨水储存装置内,用于将收集到的雨水中的污物过滤掉,截污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圆柱形,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滤进水口和过滤出水口,过滤进水口与雨水储存装置相连通,过滤出水口经第一出水管道与雨水处理装置相连,壳体的内壁上位于过滤出水口处设置有滤网,壳体的内部位于过滤进水口和过滤出水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污物收集料斗,雨水经过滤进水口进入壳体内,在滤网的作用下,雨水中的污物掉落入污物收集料斗中,过滤后的水经过滤出水口流入雨水处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用于对雨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供市政或公共设施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采用第一净化池,第一净化池内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开设有流通孔,第一挡板将第一净化池分为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第一处理室内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石英砂、活性炭及植物纤维,雨水依次经石英砂、活性炭及植物纤维过滤后,经第一挡板流入第二处理室;所述第二处理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试剂投放盒,第二处理室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搅拌棒,搅拌棒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各个搅拌叶片在水平面的正投影相对于转动轴成放射状均匀分布,第二处理室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经净化后的雨水经第二出水管道流出,供城市园林绿化灌溉或道路清理使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下层搅拌叶片和上层搅拌叶片,下层搅拌叶片的末端向上凸起,上层搅拌叶片的末端向下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净化池,第二净化池为兼氧池,第二净化池内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净化池的进水口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第一净化池净化后的水经进水口流入,经兼氧微生物分解后,经出水口流出,供市政公共设施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料斗的上截面的直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污物收集料斗的下方可拆卸地与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壳体的底面与壳体的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存装置采用蓄水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经溢流管道与市政窨井管道相连通,溢流管道延伸至蓄水池内的部分设置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于溢流管道进水口处的挡板,挡板的四周与溢流管道无缝连接,挡板的中部开设有排水孔,溢流管道的进水口的上部设有铰接件,铰接件上铰接有封水板,封水板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水平部的一端与铰接件铰接,水平部的另一端与竖直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部的宽度不小于溢流管道的宽度,竖直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浮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板的水平部的长度等于铰接件与竖直部之间的距离,保证附体浮起时,封水板与挡板紧密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上方开口处覆盖有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16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水疏导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海绵型雨水渗透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