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速器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1790.2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4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彪;麦肯齐·杰克;刘本友;马翠贞;西尔维奥·正明;马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40;F16H48/38;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轮 差速器壳体 垫片 差速器总成 差速器 非圆段 差速器壳 使用寿命 可转动 内表面 台阶部 外轮廓 差速 速器 磨损 转动 体内 配合 | ||
1.一种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行星轮(6)和行星轮垫片(7),所述行星轮(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行星轮垫片(7)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行星轮(6)之间,所述行星轮垫片(7)的外轮廓的至少部分构造成非圆段(71),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非圆段(71)相配合的台阶部(11)以限制所述行星轮垫片(7)相对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非圆段(71)构造成直线段,所述直线段至少为两段并平行设置,所述台阶部(11)对应为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垫片(7)的外轮廓呈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11)呈环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半轴轮(4)、半轴轮垫片(5)和至少两个定位件(8),所述半轴轮(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半轴轮垫片(5)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半轴轮(4)之间,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半轴轮垫片(5)开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1),所述定位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51)内以限制所述半轴轮垫片(5)相对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在所述半轴轮垫片(5)的直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8)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所述定位件(8)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半轴轮(4)垫片(5)的两侧之间。
8.一种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半轴轮(4)、半轴轮垫片(5)和至少两个定位件(8),所述半轴轮(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半轴轮垫片(5)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半轴轮(4)之间,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半轴轮垫片(5)开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1),所述定位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51)内以限制所述半轴轮垫片(5)相对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行星轮(6)和行星轮垫片(7),所述行星轮(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行星轮垫片(7)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行星轮(6)之间,所述行星轮垫片(7)的外轮廓的至少部分构造成非圆段(71),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非圆段(71)相配合的台阶部(11)以限制所述行星轮垫片(7)相对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17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推式变速齿轮换挡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差速锁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