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莓采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1843.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D46/24 | 分类号: | A01D46/24;A01D46/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29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摘 齿轮组 壳体 本实用新型 采摘头 轴套 电机 采摘器 硅胶套 蓝莓 转轴 转动 果实采摘器 电机固定 工作效率 均匀设置 蓝莓果实 人工费用 设置距离 输出轴 拨爪 硅胶 破果 套接 体内 驱动 | ||
一种蓝莓采摘器,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实采摘器,本实用新型为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费用成本高,破果率高的问题,包括壳体、电机、收集部、采摘部和齿轮组,电机和齿轮组设置在壳体内,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侧面上,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与之连接的齿轮组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组连接的采摘部转动,采摘部由一对采摘头组成,每个采摘头包括转轴、轴套和硅胶套,轴套套接在转轴上,硅胶套套接在轴套上且硅胶套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采摘拨爪,两个采摘头之间设置距离为10‑35mm,收集部位于壳体下方且安装在壳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用于蓝莓果实采摘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实采摘器,具体涉及一种蓝莓采摘器。
背景技术
蓝莓是一种低灌木植株,起源于北美,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因富含花青素,可以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我国野生蓝莓主要产在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且大部分在大兴安岭地区,近几年来才成功进行人工驯化培植。
由于蓝莓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使蓝莓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蓝莓果实较小,果实的直径平均植在11-12mm,最大可达到15mm,在蓝莓的主要采摘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人工采摘,由于小浆果存在成熟期短、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特点,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费用成本高,破果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蓝莓采摘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电机、收集部、采摘部和齿轮组,电机和齿轮组设置在壳体内,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侧面上,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与之连接的齿轮组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组连接的采摘部转动,采摘部由一对采摘头组成,每个采摘头包括转轴、轴套和硅胶套,轴套套接在转轴上,硅胶套套接在轴套上且硅胶套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采摘拨爪,两个采摘头之间设置距离为10-35mm,从主视方向看采摘部,其中与电机侧连接的采摘头顺时针旋转,另一个采摘头逆时针旋转,收集部位于壳体下方且安装在壳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电池驱动电机提供动力,进而驱动齿轮带动采摘部的转动,代替人工采摘,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采摘工作效率20%以上,节约人工费用成本近三分之一,进而达到本实新型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设计,将横向采摘变成竖向采摘方式,更符合蓝莓果实的生长规律,进而更好的达到本实新型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采用硅胶叶片,可以减少对果实的伤害,将果实采摘过程的破果率控制在10%内。
4、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实现采收一体,整体提高果实采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电机与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1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空果实采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果采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