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风炉旋流辅助搅灰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7679.4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6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蒋维银;李广泽;夏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满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F23C10/24;F23C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 炉腔 搅杆 转轴 气力输送管 炉腔内壁 固定杆 热风炉 叶片 倾斜向上设置 电机传动 固定叶片 燃烧效率 转轴轴线 转轴轴向 组件包括 固定的 可控性 空余端 底端 灰耙 同轴 相切 连通 投影 相交 燃烧 | ||
一种热风炉旋流辅助搅灰组件,包括炉腔,炉腔底端固定同轴的转轴,转轴由电机传动,转轴位于炉腔内的一端固定一个旋流搅杆组件,该旋流搅杆组件包括多个沿转轴轴向均匀分布固定的固定杆,固定杆倾斜向上设置,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25度之间,其空余端上侧固定叶片,叶片临近炉腔内壁的一端与炉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mm,叶片在与其相交的纵向且过转轴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不大于炉腔内径的1/5,转轴上在旋流搅杆组件的下方固定拨灰耙;炉腔与气力输送管连通,气力输送管与炉腔内壁相切,所述旋流搅杆组件位于气力输送管的下方。该组件能够提高燃烧可控性,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谷壳作为燃料的热风炉搅灰组件。
背景技术
谷壳在热风炉内的燃烧,在气流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谷壳燃烧通常并不充分,不少研究人员都在研究提高其燃烧的效率和提高燃烧充分的程度。
如中国专利(CN201120474088.2一种能充分燃烧的稻壳热风炉)这种结构的热风炉是常见的结构类型。利用气力将谷壳输送进入炉腔。其特点在于,气力带着谷壳进入炉腔时,与炉腔内壁时相切的。其提供的一种提高谷壳燃烧效率的结构:给料管与内燃炉内壁相切,当物料吹入时,形成涡旋状态。同时助燃风机通过与内燃炉内壁相切的多个气流管路不断的吹入气流,使从落料口下来的物料形成涡旋悬浮状态,物料与燃烧中的热气流能充分接触,从而使物料能够充分燃烧。内燃炉底部冷却风机同时吹入的气流通过具有孔状的炉排向上窜流,与落下的物料充分接触,从而也大大增加了物料燃烧效果。
这种结构存在一个较大问题,辅助风机的进气是以保持谷壳在涡旋悬浮状态,但是热风炉的关键参数在于燃料和进气的比例,即燃料可燃部分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与进气量之间的比例。如果进气量过高,实际上是降低了燃烧的效率,多余的空气降低了热风温度。而如果谷壳的质量很轻,少量空气就能够保持其旋流状态,则有可能导致进气量不足,使得燃烧不充分。
此外,助燃气体与谷壳同一个管道进入炉腔,气力会将谷壳冲向炉腔内壁,导致谷壳下落,位于中下部的进料的谷壳,很有可能不能充分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壳在热风炉内旋流燃烧,且燃烧更充分,效率更高的热风炉旋流辅助搅灰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炉腔,炉腔底端固定同轴的转轴,转轴由电机传动,转轴位于炉腔内的一端固定一个旋流搅杆组件,该旋流搅杆组件包括多个沿转轴轴向均匀分布固定的固定杆,固定杆倾斜向上设置,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25度之间,其空余端上侧固定叶片,叶片临近炉腔内壁的一端与炉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mm,叶片在与其相交的纵向且过转轴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不大于炉腔内径的1/5,转轴上在旋流搅杆组件的下方固定拨灰耙;
炉腔与气力输送管连通,气力输送管与炉腔内壁相切,所述旋流搅杆组件位于气力输送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叶片竖直设置。
优选的,叶片与纵向平面之间有一个15-60度的夹角。
优选的,固定杆临近转轴的位置处固定第二叶片,第二叶片位于固定杆的下侧。第二叶片与转轴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与转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cm。
优选地,气力输送管倾斜向上通入炉腔,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45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高了谷壳燃料热风炉燃烧的可控性;
2、提高燃烧的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满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满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7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