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冰箱内冷却循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74196.7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2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同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2 | 分类号: | F25D17/02;F25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组 散热组 冰箱 冷凝器 液态制冷剂 冷却循环 启动时 变差 冷却 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 气态制冷剂 连接管道 制冷效果 可吸收 冷却管 散热 换热 排出 置换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箱内冷却循环组件,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组,所述换热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组,所述换热组前方的散热组为散热组一,且所述换热组后方的散热组为散热组二,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换热组,可通过设有的液体流经组来收集冷却后变为液态的制冷剂,并在其收集到一定量的液态制冷剂时,使其通过设有的连接管道排出,可避免过多的液态制冷剂堵塞冷却管,使气态制冷剂流动性变差,冷却速度变差的问题,在冰箱初次启动时,会置换出大量的热,通过设置在散热箱内的水可吸收大量的热,进而可有效的提高换热的效率,使冰箱在启动时的制冷效果增加,可大大缩短冰箱启动所需的时间,更加的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领域,具体为一种冰箱内冷却循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设备不断的被研发出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冰箱的出现,使食物在炎热夏天时,其保存时间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随之人们对于冰箱也就越来越关注。
在当前的冰箱的制冷系统中,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组件,但当前的冰箱冷凝器存在以下缺陷:
(1)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气体转换为常温高压的液体,而当前的冰箱冷凝器在通过换热管换热时,常会出现液体和气体共用一个换热管,液体的流动性比气体差,液体的存在会在一定的程度堵塞气体的流通,进而会使气体无法快速的经过换热管进行换热;
(2)对于刚启动的冰箱进行制冷时,会从常温状态制冷到设置温度时,冷凝器在这一阶段的散热效果会直接关系到冰箱这一阶段的制冷时间,而当前的冷凝器则直接通过风扇进行散热,散热的效果较差,无法加速冰箱从常温到设置温度制冷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内冷却循环组件,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当前冰箱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常会出现气液共用一个冷却管,无法快速进行换热,且当前的冷凝器直接通过风扇进行散热,无法加速冰箱从常温到设置温度制冷的时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冰箱内冷却循环组件,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组,所述换热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组,所述换热组前方的散热组为散热组一,且所述换热组后方的散热组为散热组二;
所述换热组包括冷却管、连接管道和设置在冷凝器左右两侧的进口与出口,所述冷却管与进口连接,所述冷却管上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体流经组,所述液体流经组包括与冷却管连接的集液管,所述集液管内设置有旋转隔板,且所述集液管与连接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管道分别与冷却管和出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一包括铝合金材质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贯穿散热箱的通风管,且所述散热箱远离换热组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一和散热组二的结构相同,且所述散热组一的前方设置有散热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隔板通过转轴设置在集液管内,所述集液管内还设置有与旋转隔板对应的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八字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组,在进行换热时,可使冷却成水液体形态的制冷剂从冷却管流入到设有的液体流经组内,由与液体流经组内设有旋转隔板;因此会隔绝液体和气体直接通过设有的连接管道流出,而当所收集到的冷却液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则可使旋转隔板旋转,将液体排出,可避免气液共存在冷却管内,导致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却效率下降的问题,更加的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同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同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41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