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配线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78994.7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钦;秦庆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晟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龙成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4 | 代理人: | 陈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理线板 适配器 单排 前面板 本实用新型 光纤配线箱 重叠设置 束线孔 布线 矩阵式排布 方向设置 光纤配线 壳体两侧 凸出部 挂耳 熔接 跳线 线板 缠绕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配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纤配线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矩阵式排布有多个LC单排四联适配器;所述壳体靠近LC单排四联适配器的一端设有前理线板,所述壳体远离LC单排四联适配器的一端设有后理线板;所述壳体的前面板呈V状,其凸出部向前离线板方向设置;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设置的多个LC单排四联适配器重叠设置;所述前理线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束线孔;所述后理线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束线孔;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一对对称的挂耳。本实用新型采用重叠设置的LC单排四联适配器可实现192芯的熔接;同时前面板设置成V型,可实现从两侧布线的效果;前理线板和后理线板的设置使布线有条理,避免跳线间的相互缠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配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纤配线箱。
背景技术
MTP/MPO标准的光纤配线系统已经作为欧美等发达地区数据中心光纤系统配线的新标准,并日益广泛使用,MTP/MPO光纤接口标准能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提供至少12倍以上的配接容量,节省更多的空间。目前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将MTP或MPO标准的12芯或24芯连接器转换成LC接口的连接器,实现设备节点到终端的链路分配。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MTP/MPO标准光纤配线箱由于受到适配器尺寸和19英寸标准机柜尺寸的限制,1U高度的配线系统现在最大容量是 144芯光纤。为了满足云计算、云储存、云网络的要求,144芯的光纤配线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的需要,必须要在相同的高度下,实现容量更大、密度更高、布线更合理、操作更简单的设计理念,满足容纳更多的芯数已经成为行业要解决的问题。
常规LC单芯或者双芯跳线运用在高密度、高容量的配线系统上,操作极其不方便,很难拔出和安装,而且LC连接器头上面的COVER需要占用LC适配器上方的空间,导致两个适配器不能紧靠在一起设置,必须在两个适配器之间预留一些空间给LC连接头避位,这样就导致在实际运中限制了配线系统的容量,这种设计方式导致1U配线系统的最大容量为144芯,使得配线系统的容量得不到突破。
市场上常规的144芯配线系统在布线上操作也不怎么合理和规范,配线系统一般也没有后理线装配和前理线装置,配线系统后边的MTP/MPO跳线一般固定在机柜上,导致布线很混乱,配线系统前面的LC跳线也一般固定在机柜上或者增加一个理线器进行布线,这样理线器占用了机柜一个U的高度,144芯的配线系统实际占用了2个U的高度,没有达到高密度高容量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高密度布线和方便理线的光纤配线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配线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矩阵式排布有多个LC 单排四联适配器;所述壳体靠近LC单排四联适配器的一端设有前理线板,所述壳体远离LC单排四联适配器的一端设有后理线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前面板呈V状,其凸出部向前离线板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设置的多个LC单排四联适配器重叠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LC单排四联适配器设置有48个。
进一步的,所述前理线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束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理线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还设有可翻转的门板。
进一步的,所述门板上设有将门板与前理线板锁紧的门锁。
进一步的,所述后理线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束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一对对称的挂耳。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盖合于底座上,所述上盖板靠近前面板的一端延伸至前面板,并将前面板包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晟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晟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8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