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装置及脱硫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0052.2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强;商明兴;魏传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两相 气液分离器 孔板 下风管 气液分离器装置 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 法兰盘 上风管 脱硫塔 支撑板 脱硫 中心轴对称 从上向下 依次设置 冲洗水 出风口 风帽 两相 外周 下端 烟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装置及脱硫塔。其中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装置,包括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孔板和孔板支撑板,所述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风帽、上风管和下风管,所述上风管具有关于中心轴对称的两个出风口,所述下风管下端外周连接有法兰盘。所述孔板上均匀分布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直径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风管的内径相同,下风管的法兰盘连接在进气孔周围,孔板设置于孔板支撑板上方。本实用新型脱硫后烟气参与洗尘,洗尘后冲洗水不能参与脱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装置及脱硫塔。
背景技术
现在脱硫工艺和除尘工艺几乎都应用在一个塔上,统称为脱硫塔。根据厂家制定工艺的不同,也有所差异,但无论脱硫工艺是塔外循环还是塔内循环,塔体下部基本是脱硫部分,塔体上部基本是除尘部分。
制定工艺时,有的将脱硫循环和洗尘循环共用一个循环,有的分别进行循环。
其中,共用循环:
脱硫部分:脱硫工艺分氨法、单碱法(KOH、NaOH)、双碱法、镁法、钙法等,无论哪种工艺,脱硫循环中,都要处理脱硫后产物,也要附带处理部分烟尘颗粒物,处理完毕后,然后再参与脱硫循环,如此反复。
洗尘部分:分湿式静电除尘器、管束除尘、旋球洗尘和超净洗尘等,这些洗尘工艺中都是要有水参与冲洗,除尘器产生除尘效果后,然后由冲洗系统进行冲洗,再对冲洗后产物进行处理,然后处理后的水再参与循环,如此反复。
倘若脱硫循环和洗尘循环共用一套循环水系统,则塔内或者塔外水池很容易产生发黑,散热效果不佳,产物量多,塔内阻力小,脱硫和洗尘工作混乱,烟气裹挟水雾等问题。脱硫后,易产生粒径10-60um的水雾,这种水雾不但有水分,也有硫酸盐,二氧化硫等,会造成污染,为避免烟气裹挟水雾发生,在脱硫部分上方一般安置除雾器(折流板式、旋流叶轮式、复挡式等)。但是这种除雾器价格较高,附带冲洗,安装较复杂。
分别循环:
脱硫部分和洗尘部分和上述一样,仅是循环方式不一样,若脱硫采用塔外循环,则要布置脱硫循环池和洗尘池;若脱硫采用塔内循环,则需在脱硫塔一侧重新建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装置及脱硫塔,可以在脱硫塔中,设置此气液分离器,将塔内的脱硫部分和洗尘部分隔绝开来,脱硫后烟气裹挟水雾上游,即气相;洗尘后冲洗水下落,即液相。气相能够通过气液分离器,游走到洗尘层,而液相不能通过气液分离器下落到脱硫层,由此形成了气相和液相分离。脱硫后烟气参与洗尘,洗尘后冲洗水不能参与脱硫。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两相气液分离器,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风帽、上风管和下风管,所述上风管具有关于中心轴对称的两个出风口,所述下风管下端外周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连接孔。
所述下风管的直径大于上风管的直径,所述上风管的下端外周具有凸缘盘,下风管的上端与凸缘盘连接。
所述凸缘盘上均匀分布若干加强筋。
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12个,直径为14mm。
所述法兰盘上均匀分布若干加强筋。
所述风帽为伞形。
所述上风管和下风管均为圆柱形管道或长方体管道。
所述风帽、上风管和下风管的材料均为聚丙烯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0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结机机尾粉尘沉降式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流化过程的热化学储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