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2687.6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婷婷;康小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迈瑞克增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板 融合器 空隙部 椎间融合器 上端面 下端面 腰椎 左端面 假体 本实用新型 三角交叉 首尾相连 微孔结构 腰椎椎体 发生率 骨愈合 后端面 前端面 生物性 右端面 外露 移位 降解 填充 骨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和空隙部,融合器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融合器本体与空隙部相互呈一体状固定在一起,空隙部在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呈开放式地向外露,空隙部内填充固定有三角交叉状骨架,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之间设置有多个Z字形连接板连接。该腰椎椎间融合器的内部微孔结构可引导骨长入,使得其与骨头长成一体,确保其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假体移位的发生率,且能进行降解,实现了腰椎椎体间的完全生物性骨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建立脊柱即刻稳定及植入物骨生成作用、骨诱导作用、骨传导作用来促进脊柱骨性融合。
目前,临床基本用金属椎间融合器,但是金属椎间融合器存在应力遮挡、融合器下沉、骨吸收、脱出、骨塌陷所带来的并发症和假关节形成等,影响融合效果。由于金属融合器的这些缺点,后来临床多采用PEEK或多聚碳纤维作为融合器广泛使用,然而这类椎间融合器均为非降解材料,制备的椎间融合器植入体内后无法降解并将一直存留在人体内,无法实现椎体间完全的生物性骨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实现了椎体间的完全生物性骨愈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和空隙部,融合器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融合器本体与空隙部相互呈一体状固定在一起,空隙部在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右端面呈开放式地向外露,空隙部内填充固定有三角交叉状骨架,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三支板之间设置有多个Z字形连接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融合器本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竖直设置有多个立柱,立柱的一端固定在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立柱的另一端固定在融合器本体的下端面。
立柱至少设置有四个。
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一对凹槽,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面中心处还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位于两个凹槽之间。
三角交叉状骨架包括多层城垛式的支架,每层支架之间为错位式分布。
三角交叉状骨架的平均孔径为300-900um,平均孔隙率为40%-8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腰椎椎间融合器的内部微孔结构可引导骨长入,使得其与骨头长成一体,确保其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假体移位的发生率,且能进行降解,实现了腰椎椎体间的完全生物性骨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中三角交叉状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融合器本体,2.三角交叉状骨架,2-1.支架,3.第一支板,4.第二支板,5.第三支板,6.第四支板,7.Z字形连接板,8.立柱,9.螺纹孔,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迈瑞克增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迈瑞克增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2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颈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肋软骨雕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