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及其固定床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3707.1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6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书杰;赵宇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槽 净化槽 生活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 接触曝气槽 柱式结构 消毒槽 孔壁 连通 水力冲击负荷 生物膜系统 冲击负荷 多孔网状 紧密排列 净水出口 竖向通孔 污泥处理 污水进口 沉淀槽 挡水板 有机物 附着 壳体 冲洗 体内 抵抗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及其固定床载体,净化槽包括壳体,壳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厌氧槽、过水曲道、第二厌氧槽、接触曝气槽、沉淀槽和消毒槽,第一厌氧槽上部设有污水进口,消毒槽处设有净水出口,第一厌氧槽经过水曲道连通第二厌氧槽,第二厌氧槽经挡水板上部连通接触曝气槽,第一厌氧槽和所述第二厌氧槽内分别设有固定床载体,固定床载体上附着有生物膜系统。所述载体为由多个紧密排列的竖向通孔构成的柱式结构,柱式结构的孔壁为多孔网状孔壁。本实用新型可以抵抗较高的水力冲击负荷和有机物冲击负荷,而且不易堵塞,冲洗时间大大延长,可以延长到半年至一年,且减轻了污泥处理处置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尤其是用于净化槽的固定床载体。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净化槽技术的发展,合并式结构的小型净化槽开始推广应用,由此,净化槽不仅用来处理楼房等中大规模的生活污水,而且更多的用于一家独户的家庭污水处理。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451865U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沉淀池、过水曲道、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净化装置构成,沉淀后的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再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最后进行消毒净化后排出。这类设备由于采用合并式结构,装置具备一体性,因此使用维护比较方便,适合家庭使用。
然而,厌氧池中,为使厌氧菌能有效保留在池体内,需要使用床载体。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328991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浮动床装置,设置转笼,转笼内装填生物球,生物球内固载中空纤维,以构成载体。由于水质、杂物及后期运维管理不到位,这类净化池在使用过程中多数达不到排放要求,特别是厌氧槽浮动床填料很容易堵塞,通常3个月左右就需冲洗维护,给家庭使用带来了较大负担。
而常规的固定床结构不能适用于这类净化槽。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370325A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定床包括滤布层、多孔板、吸附剂层、液体喷淋装置、进水管、进再生液管,所述的滤布层位于壳体的底部,所述的多孔板位于滤布层的上部并与滤布层压紧,所述的吸附剂层位于多孔板的上部并受多孔板支撑,所述的液体喷淋装置位于所述吸附剂层的上方。该装置需要采用喷淋方式处理,如果不采用喷淋方式而用于合并式结构的小型净化槽,更易发生堵塞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的结构,尤其是其中厌氧槽中的载体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的固定床载体,以改进现有技术的载体易堵塞的情况,延长运维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该固定床载体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的固定床载体,所述载体为由多个紧密排列的竖向通孔构成的柱式结构,所述柱式结构的孔壁为多孔网状孔壁,载体整体固定在所述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的厌氧槽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通孔为正六边形通孔,各通孔以蜂窝状形式排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六边形通孔的边长为50毫米~80毫米。
所述多孔网状孔壁上的相邻孔间距为6毫米~10毫米。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厌氧槽、过水曲道、第二厌氧槽、接触曝气槽、沉淀槽和消毒槽,所述第一厌氧槽上部设有污水进口,消毒槽处设有净水出口,第一厌氧槽经过水曲道连通第二厌氧槽,第二厌氧槽经挡水板上部连通接触曝气槽,所述第一厌氧槽和所述第二厌氧槽内分别设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固定床载体,所述固定床载体上附着有生物膜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位于所述接触曝气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3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