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控制的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8135.6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4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马英;贺志辉;何林铀;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鑫科创超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4F11/64;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黄景燕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群控系统 制冷机组 侧门 本实用新型 湿度感应器 温度感应器 负荷计算 智能控制 控制器 固定管 底座 底部外壁 内壁连接 内部安装 实时检测 数据反馈 数据分析 左侧外壁 蒸发器 中心处 滚轮 铰链 门轴 内壁 外壁 制冷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的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门轴,且机体通过门轴与侧门连接,所述侧门的内壁通过铰链与机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机体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底座,且底座上安装有滚轮,所述机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管,且固定管的内部安装有蒸发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设置在侧门的外壁从而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反馈到控制器中,而控制器则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和负荷计算,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只能进行制冷工作无法达到通过数据分析计算进行精确的负荷计算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控制的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机组为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从较低温度物体转移的热量习惯上称为冷量,制冷机内参与热力过程变化的工质称为制冷剂;制冷的温度范围通常在120K以上,120K以下属深低温技术范围。
传统制冷机组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其只能提供定量的冷负荷量无论周围环境所需的冷负荷量为多少,从而造成的严重消耗能量的同时也严重消耗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传统冷却机组也具有其在容易产生严重锈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的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解决了传统制冷机组只能提供定量的冷负荷量无论周围环境所需的冷负荷量为多少,从而造成的严重消耗能量的同时也严重消耗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冷却机组在容易产生严重锈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控制的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门轴,且机体通过门轴与侧门连接,所述侧门的内壁通过铰链与机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机体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底座,且底座上安装有滚轮,所述机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管,且固定管的内部安装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换气口通过透气网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端通过气管与膨胀阀连接,且膨胀阀的出气口端通过气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转接管分别与主冷却机、副冷却机连接,所述主冷却机设置在固定管的上方,且副冷却机设置在机体的内侧底部,所述主冷却机的右侧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所述副冷却机的右侧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所述副冷却机的底部设置有垫板,所述侧门的外壁上镶嵌有控制器,所述侧门的左侧两角外壁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且侧门的右侧两角外壁上安装有湿度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底座通过限位槽的内壁与机体的底部外壁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凝器镶嵌在机体的左侧内壁中心处,所述膨胀阀设置在固定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的上方出气口通过转接管与主冷却机连通,所述冷凝器的下方出气口通过转接管与副冷却机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管穿过机体的右侧外壁与主冷却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管穿过机体的右侧外壁与主冷却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的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设置在侧门的外壁从而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反馈到控制器中,而控制器则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和负荷计算,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制冷机组的群控系统只能进行制冷工作无法达到通过数据分析计算进行精确的负荷计算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鑫科创超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鑫科创超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8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家居通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控盒组件及其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