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焙烧炉加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8430.1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熊帆;熊鹰;王德春;陈方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5/00 | 分类号: | F27B15/00;F27B15/14;F27B1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070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焙烧炉 上炉体 隔板 下炉体 连通 焙烧 本实用新型 加热结构 进砂口 燃烧机 加热 进砂通道 向下倾斜 热效率 导气件 侧壁 废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加热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焙烧炉加热结构,包括焙烧炉,焙烧炉顶端连通有进砂口,焙烧炉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焙烧炉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两部分,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导气件,上炉体和下炉体之间连通有进砂通道;上炉体侧壁上安装有用于焙烧废砂的燃烧机,所述燃烧机远离进砂口且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用于对焙烧炉加热,提高热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焙烧加热的领域,具体涉及焙烧炉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铸造行业的铸造废砂的再利用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但由于铸造废砂的种类繁多,因而使其再生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铸造废砂是含有石英砂或多种陶粒砂和多种无机物,还含有多种金属氧化物、金属合金粉尘和集块、有机粘结剂和其他有机添加物(主要是各种树脂、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增塑剂,等等)、单质碳素、无机粘结剂(主要是铝硅系元素的无机物及其改性物,如铝矾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等等)的混合物。这种物性多样的混合物具有的多样物理化学特性,因此,要求铸造废砂的再生处理技术具有广泛性和适应性。热法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它基本能够满足树脂型铸造废砂的再生处理。
在典型的热法再生砂(覆膜砂)设备生产流程中,高温焙烧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而关键设备就是焙烧炉。
传统的焙烧炉形状上为立式结构,焙烧炉顶端连通有进砂口。从进砂口向炉内进砂,同时炉内下部通入空气,从焙烧炉的顶端落入的废砂首先与燃烧机直接燃烧加热,然后再与通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刚开始进入炉体的废砂温度较低,在进入炉体后与燃烧机产生的燃气火焰直接燃烧时所需的能耗比较大;第二,由于刚开始进入的废砂的温度较低,与燃气火焰的燃烧时间会相对较长,并且由于立式结构的焙烧炉的高度较高,废砂在焙烧炉内因没有先经过预热,在燃烧的时候会出现燃烧不充分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焙烧炉加热结构,旨在改进焙烧炉燃烧结构,提高热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焙烧炉加热结构,包括焙烧炉,焙烧炉顶端连通有进砂口,焙烧炉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焙烧炉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两部分,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导气件,上炉体和下炉体之间连通有进砂通道;上炉体侧壁上安装有用于焙烧废砂的燃烧机,所述燃烧机远离进砂口且向下倾斜。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焙烧炉被隔板划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两个,大大降低了焙烧炉高度,并且在向焙烧炉进砂的时候,废砂会首先落入上炉体内,而燃烧机呈一定角度安装在上炉体侧壁上,加大了燃烧机产生的燃气火焰直接对废砂进行加热的面积,提高了热效率。
从上炉体经过焙烧的废砂从进砂通道进入到下炉体内与下炉体进入的冷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冷空气的温度升高,在下炉体经过热交换后,具有较高温度的空气进入到上炉体内,并向进砂口处流动,在进砂口下方形成预热空气,并能够预热从进砂口处进入的废砂。因燃烧机远离进砂口,刚进入到上炉体内的废砂会首先与进入到上炉体内的一部分热空气发生热交换,使废砂的温度升高,然后当经过预热后的废砂流动到燃烧机的位置时,燃烧机产生的燃气火焰能够直接对废砂进行焙烧,使其焙烧得更加充分均匀,提高了再生砂质量。
从进砂口处掉落的废砂在受到燃烧机产生的燃烧火焰的直接加热之前就已经和预热空气发生了热交换,燃烧机产生的燃烧火焰再对经过越预热后的废砂进行焙烧时所需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降低了天然气的能耗。
焙烧炉内的温度比较高,从下炉体进入上炉体的热空气还会穿过热砂砂粒之间的间隙搅动上炉体的砂层而呈沸腾状态,因焙烧炉被分为两层而降低了砂层的高度,上炉体空间变小,废砂在燃烧机和预热空气的作用下被充分的加热燃烧。
进一步,所述燃烧机向下倾斜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8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坩埚熔炼铝镁合金锭的制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氮化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