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93437.2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9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泉林;刘宇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泉林 |
主分类号: | F02M31/10 | 分类号: | F02M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3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循环管路 发动机 水循环加热装置 发动机进气 温度传感器 加热装置 热水管 发动机进气口 加热循环管路 空气温度信息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气缸 温度显示器 高效运行 降温冷水 降温水泵 天气状况 循环加热 装置控制 自行操作 冷却水 油耗 加热 驾驶 汽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发动机、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水箱降温冷水管、降温水泵;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本装置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使其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本装置控制方便,驾驶员通过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显示器、温度传感器二掌握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信息、水箱降温热水管内热水是否满足循环加热要求,方便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自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节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之一,由于能源消耗的加剧,汽车节能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全球约有1.08亿辆汽车,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的燃油内燃机汽车,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燃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变成动能,除去冷却水和摩擦等损失外,约30%~40%的能源以尾气余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去,汽车燃料燃烧所发出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有效利用。与此同时,汽车在低温寒冷环境下行驶时,由于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温度较低,降低了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增加了发动机油耗量,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使其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同时也有效利用了被浪费的热量,此外,还需满足驾驶员能够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方便的自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同时也有效利用了被浪费的热量,方便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自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装置,包括水箱、发动机、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水箱降温循环管路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所述水箱降温循环管路包括水箱降温热水管、水箱降温冷水管、降温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设置水循环加热装置,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中央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被加热板分隔开,加热板为中空管,进水口、出水口通过加热板连通;所述加热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加热水泵、节温器;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水箱降温热水管,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一端连接水箱,另一端连接水循环加热装置的出水口;所述加热水泵、节温器设置在加热循环管路上;所述水箱降温热水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一,检测水箱降温热水管内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发动机进气口内、水循环加热装置后侧设置温度传感器二,检测进气口内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给设置在车内的温度显示器。
进一步,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沿发动机进气口设置至少1组,每组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
进一步,所述水循环加热装置沿发动机进气口设置2组,每组水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循环管路接入汽车的水箱降温循环管路。
进一步,所述加热水泵、节温器通过控制线连接设置在车内的控制开关。
进一步,所述加热板为中空铝片,折弯成Z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利用给发动机降温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来加热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使其温度提高至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降低油耗,同时也有效利用了被浪费的热量;此外,本装置控制方便,驾驶员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显示器、温度传感器二掌握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信息、水箱降温热水管内热水是否满足循环加热要求,进而方便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工况自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泉林,未经刘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3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的废气回收接头
- 下一篇:双热源接力超导传热装置